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64027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学习完《站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完《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后,请以一节课为例谈谈,您在本节课中是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实施教学、合理利用生本资源的?今天,我学习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颇多,启发很大,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品德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然而在现实的品生、品社课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照本宣科,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使学生的认识停留于书本表面。致使小学品生、品社课教学活动的效率低下,学生的能力得
2、不到有效的培养。也有的说到开发课程资源,常常大动干戈的四处寻找,却将教材弃之不顾。一个真正善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调整教学资源。作为课程重要形态之一的教学资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的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站在学生的角度,适度的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调整,为学生更好的探究与研讨提供空间和发挥的余地。调整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很多,如:1.调整教学资源
3、出现的时机,解决学生认识的难点。2.调整教学资源出现的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3.调整教材资源的顺序,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4.调整对教学资源的片面认识,有效利用起生本资源。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既有来自自然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既有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的,也有就在学生身边的;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挖空心思寻找一些其他教学资源,却经常忽视身边的宝贵资源——学生。二、树立两个理念,转变两个角色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
4、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儿童,让儿童走进生活,让品德融入生活。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转变两个角色。1.要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角色。一个不会教的老师是教教材,一个会教的老师是用教材,把教材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其实,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已不再一味的罗列道德故事,而增加了大量照片、图片、对话、旁白、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教师首先应把这些资料有效的利用起来。如教学《我爱我家》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把家人的信息、家庭亲情的故事、家里的新鲜事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
5、生活性、活动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2.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当预设和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发生矛盾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认知乘势而入,跟着学生走,不必再硬要学生按照预设轨道一成不变地走下去。如我在教学《学做家务当帮手》这一个环节时,根据学生的思考、观察、体会、实践来感受
6、教学内容:“不会做学着做、学会了主动做、岗位劳动坚持做”。教师要关注的不是自己在课堂上怎么说、怎么做,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更多地关注如何让学生学会超越个人狭隘的生活境界。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打造动态生成的精彩课堂。作为教师,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我们有条理的将备课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教学中时,常常会有一些意外发生,从而打乱原来预设的教学过程。有时候,教师也会害怕上公开课,不是不会上课,而是害怕学生的“不配合”。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中的问题。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
7、的问题,教师大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在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不允许学生出“格”,其实,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力。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无法预见,也正是这看似无法预见的的情形,才真正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总之,小学“品生”、“品社”课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求花样繁多,只求立足于学生实际,管用有效才是最棒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