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56771
大小:5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5-11
《高中现代文读讲析 (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散文有关知识一、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题目—线索—素材—抒情议论句—主题)二、散文分类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小说知识储备1、小说三要素生动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3、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2、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14,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各类题型答题思路一、理解词语、句意类二、筛选信息类三、鉴赏技巧类四、分析作用类五、分析形象类六、分析思想感情类七、探究类14理解句意类1
3、、词语理解型:(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2、句子理解型: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例如15.(4分)(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14答:
4、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仿佛被上天赋予了顽强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答: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解题思路: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筛选信息类★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答:第一问: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
5、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解析:■要有切层分层意识:14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
6、,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鉴赏技巧类一、人称表达类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二、修辞手法类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14—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
7、: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