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ID:5535430

大小:26.9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17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_第1页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_第2页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_第3页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_第4页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一)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

2、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二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

3、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四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

4、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5、。 六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七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

6、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九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

7、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十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二)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

8、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