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

ID:55321742

大小:461.9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4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_第4页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apita/NormalUniversity2015年第3期(SocialSciencesEdition)(总第224期)朊万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何玲摘要:文章采用修订后的中文版《儿童青少年抗逆力量表》,对北京市348名11—14岁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流动儿童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流动儿童抗逆力总体水平中等,性别差异明显,女生抗逆力显著高于男生;流动儿童的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与抗逆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

2、51、0.580、0.522,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因素对抗逆力总体解释力为47.4%;自我效能感在流动儿童抗逆力影响因素中的中介效应显著,自尊和社会支持都通过自我效能感对抗逆力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在自尊与抗逆力之间起着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l%;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抗逆力之间起着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3%。建议通过提高自尊、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来增强流动儿童的抗逆力。关键词:流动儿童;抗逆力;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5)03—0120

3、—08复原力或压弹,指个人具有的某些特质或能力,使~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境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问题提出策略①。自20世纪70年代抗逆力领域确立至抗逆力(resilience)又称心理弹性、心理韧性、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一些生活在高危环境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不但没有被危机和挫折压垮,收稿日期:2014—1l_20作者简介:何玲,女,湖北黄冈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北京100102)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流动儿童社会融合教育实践研究”(11YJC840014)的部分成果。①田国

4、秀、李宏鹤:《中学生抗逆力表现的过渡层次及其分析——基于问卷与访谈的混合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第72页。l20何玲流动儿童的抗逆力与自尊、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反而能够自我调整、克服危机、积极发展,具有良想进行验证。好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这种抵御逆境、抗击压力关于抗逆力的理论主要有四种模型,分别是的能力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逐渐成为一门相Garmezy的抗逆力行为目标模型⑥、Rutter的环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学者们称其为抗逆力境一个体策略模型⑦、Kumpfer的环境一个体互动研究①②⑧。模型⑧以及Ri

5、chardson的身心灵动态平衡模型⑨。学者田国秀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抗逆力它们之间既各有倚重又同脉相承,不断发展。其是“个体内部保护因素与外部保护因素相互适应中,最新的Richardson模型认为:当个体的生理、并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保护因素指个体自身心理、精神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时,通过风险性因素具有的能够应对危机情景、减少问题行为、帮助个与保护性因素的相互作用,个体具有重构平衡的体成功克服压力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外部保可能性,新的平衡是个体生命建构的标志(如图护因素指个体以外的环境中所具有的促进个体成1)。Richard

6、son模型从动态角度分析抗逆力,但功调试、积极应对、克服危机、获得良性适应的条其在“生理心理精神平衡”环节缺乏对具体因素件与资源,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朋辈”④。的探讨,本文将对此环节具体因素,即抗逆力的形本文将从定量的角度针对抗逆力的内部因素、外成机制进行探索,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该理部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具体探讨。论模型。关于抗逆力因素的研究,学者曾静从理论上中国关于抗逆力的大规模研究集中在近几提出抗逆力构成要素包括三个部分,即外部支持年,其中青少年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问题青少因素(Ihave)——包括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

7、坚年”⑩、“寄养儿童”⑩和“困境学生”⑧等,研究方法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以案例分析、质性访谈为主,在量表制订方面近年望、有意义的参与动机;内在优势因素(Iam)——包括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效能因素(I来有一定的进展@。诸多学者认为流动儿童比城can)——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市儿童遭遇更频繁和更严重的压力困境@,但目理及目标制订等⑤,但目前缺乏实证研究来证实前关于流动儿童的抗逆力研究并不多。笔者通过她的理论构想。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对该理论构实证研究发现在流动儿童内部存在“处境不利一①

8、RutterM.ProtectiveFactorsinChildren’SResponsestoStressandDisadvantage.In:MWKent&VAllen(Eds.).PrimaryPreventionofPsychopathology:Vo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