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321593
大小:494.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14
《辽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构建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15(5):513—518Journalof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jty(SocialSciencesEdition),2013—09,15(5):513—518DOI:10.3969/j.issn.1008-9713.2013.05.001辽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构建研究刘广林a,马云启,王洪玉,李国杰d(沈阳农业大学a.学校办公室;b.经济管理学院;c.科技管理处;d.高等教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161)摘要: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作为辽宁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建辽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包括品牌农业建设、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设和农业技术培训系统建设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将有利于增强辽宁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科技支撑能力;农村;农业;农民中图分类号:S一01;F124-3;F2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713(2013)05—0513-06农业科技作为辽宁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坚实,总体上已进入依靠科技支撑、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并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刻。因
3、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不断增强辽宁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品牌建设(一)以特色产业为重点,抓好优势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特色产业是以自然、社会资源及其产品为产业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围绕特色进行综合开发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非替代性和独特性,具有市场竞争力并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在农业特色产业选择中,辽宁省种植业抓区域板块、畜牧业建产业化小区、林果业划生态带、淡水生产促精细养殖,特色产业着重品牌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首先,在保障粮食生产规模和安全的基础上
4、,辽宁省种植业充分利用各市县区现有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规划种植业板块,重点发展区域种植产业等农业经济区,提高标准化生产程度,加强绿色无公害体系建设,重视商标和品牌建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使特色产业各板块真正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次,辽宁省养殖业退出散养、庭院和村庄,进入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小区,形成市场循环式“三退三进”畜牧业发展战略,加快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科普推广、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无公害品牌培育。第三,林果业划分成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风景林带,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经济林规划中重点
5、构造果业特色区,并辅以中草药、菌类等林下经济特色区。第四,淡水养殖业发展面对养殖设施落后、科技含量低、分散经营、结构不合理和渔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应该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具体措施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与调整,构建淡水养殖小区,提高养殖技术,并重点投向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等,通过优化养殖品种与养殖结构,形成水产品养殖的产业特色,打造优质、高产和高效水产品特色品牌。海水产养殖也要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辽宁省渔业资源优化,并大幅度提高海水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品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关键是在提升和促进现有国家、省
6、市各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农业科技特色园区[31,通过完善运营机制、加强技术引进和集成,提升园区的科技服务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的示范作用,加速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壮大优势农业特色收稿日期:2013—06—16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2012080)作者简介:刘广林(1965一),男。沈阳农业大学教授,硕士,从事高等学校管理研究。通讯作者:李国杰(1955一)。男。沈阳农业大学研究员。从事教育与经济管理研究。·514·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产业。首先,各农业科技示范区、示范基地为农
7、产品加工企业提供重要的原料基础,各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种养基地,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其储运成本,实现农产品价值,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应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将生态、绿色、无公害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实现农产品科技示范园区、生产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的互相带动。其次,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从而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将更多农产品的增值产业留在本地。逐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