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

ID:5531381

大小:1.81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7-11-13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_第1页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_第2页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_第3页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_第4页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外训练评讲执教:当阳一中詹巧玲《谈中国诗》之语基(1~5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居高临下数见不鲜能言善变B.聊以慰藉斩钉截铁回长荡气C.卧薪尝胆浮皮撩草凌风出尘D.惊天动地义愤填膺拔木转石〖参考答案〗A项,变——辩;B项,长——肠;C项,撩——潦。答案:D3、〖解析〗 A、“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做谦辞)。C、“思想”与“海市蜃楼”搭配不当。D、“一挥而就”仅用于写作和创作书画作品。答案:B4、〖解析〗 A、“估计”与“预料”重复;B、“缓解负担”动

2、宾搭配不当,可改“负担”为“压力”;C、缺主语,删掉“在”“上”。答案:D5、〖解析〗从关联词语的角度看,要注意“李白的诗歌固然……,但若论……,未必……。若论……”与后一个“若论”后面相衔接的语句一定是说李白在某些方面尚有不足之处。B项用“却有过人之处”使句意割裂;C项仅定位在“修辞手法”上则有失偏颇;D项在语体上明显与上文不相类。 答案:A文艺评论(6~9题)6、〖解析〗A项说“情趣相似”不准确,这是作者以前的想法,后来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D项应是两种貌似相反的情趣,互相映衬见出一种“静穆”的

3、意味。〖答案〗AD佳句常是我的伴侣却让我难以理解。(郭谷雨)0分诗对于我很亲切又很辽远。(冯雯)1分7、〖参考答案〗中国古诗中的佳句既亲切又辽远。8、〖参考答案〗消逝之中有永恒。寄托心情的青山是永恒的。(朱钦)0分乐声消失,青山依旧的永恒。(张肖涵)1分文艺评论(第10题)10、比如以长久年代储藏的黄酒来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的诗,和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静穆”这些抽象难懂的术语时,“失去辣性”指超越了热烈的感情,“只剩淳朴”指泯化忧喜、豁然大悟的状态,正是“静穆”最生动形象的诠释。因此,运用这种形象化事物

4、以比喻方式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王畅)5分10、〖参考答案〗作者在谈艺术的最高境界时运用形象化事物如,“储藏多年的黄酒”,“古希腊造型艺术中的诗神阿波罗像”,“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等说理,好处一是形象化的事物,使行文生动形象。作者说到抽象道理时,用上述比喻、类比去说理,在客观理性中注入一丝灵动的色彩。好处二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使道理浅显易懂。“储藏多年的黄酒”意在表现诗的最高境界不在热烈,而在于淳朴,即静穆;“阿波罗像”“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意在说明什么是静穆风味。这些让抽象的“诗的最高境界

5、是静穆”变得浅显易懂。好处三是给读者留下思考、品味和想象的空间。作者说到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时,说到“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个举例引人深思,在我们心目中屈原、李白等人本是伟大的,他们的艺术境界比不上陶潜?这些很让人玩味。牛刀小试15.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性。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举例赏析中国诗歌的这一特

6、征。(8分)答案一中国诗富于暗示,诗人往往不直接吐露心中之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例如《未展芭蕉》中“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将“未展芭蕉”比做“一缄书札”,既形象生动,又以“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暗指自己的才华无以舒展,寄寓了被任用的渴望,言有尽而意无穷。又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将愁绪寄于具体的景物之中。从烟草之浓、风絮之密、梅雨持续之长中去体会其愁之深重、浓烈,也将难写之愁绪变得具体可感。中国诗状难写之景,技艺高超,可以做

7、到诗中有画,“槛菊愁烟兰泣露”把菊兰二花写活了,花儿是凄凉衰败的,人“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寥寥几笔,就描绘出色彩鲜明的画面,仅一个“蓑”字,就将绿意弥漫欲上人身的生动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言有尽而意无穷。(刘纯缘)答案二中国诗歌富于暗示性:1、以简单言语写丰富之境。如,“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几个名词的叠加,却描摹出一幅凄凉萧瑟的黄昏秋景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2、以具体事物描抽象之景。如,“春深浅,一痕摇荡青如剪”把原本抽象难写的春天,具体化为荡漾的碧波和如剪的春柳,寥寥数语,

8、却让人感受到意蕴无穷的春意。3、以琐碎之事抒深邃之情。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仅写诗人想象与妻子共剪烛花,共聊夜雨的场景,但其中爱意之浓、思念之深已表现出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暗示性这一特征,已有限写无限,令读者感悟诗中丰富的内容。(谭小曼)祝各位同学学习顺利学业有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