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的起源与发展、脸谱的象征手法.doc

脸谱的起源与发展、脸谱的象征手法.doc

ID:55265498

大小:20.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8

脸谱的起源与发展、脸谱的象征手法.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脸谱的起源与发展、脸谱的象征手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脸谱的起源与发展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星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

2、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

3、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来越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脸谱的象征性表现手法中国的戏曲为了表现人物的个性,突破人物真实面目的局限,在勾画脸谱时从美学观点出发,选择最代表性的特征加以夸张,并恰当地组织在脸谱中,将次要部分省略;使人远看性格突出,色彩主次分明,近看图案精细,美不胜收,达到“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艺术效果。这是一种大胆而巧妙的表现手法。它不仅把人物的生理形态表现了出来(如年老、年少、英俊、丑陋等),同时还要把社会属性(身份、技艺、绰号等),甚至惯常使用的武器(

4、戟、钩、葫芦等)都集中、概括地用图案反映出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后羿,曾用箭射下九个太阳,就在他的脸谱上勾了九个太阳的形象;北斗脸上勾出北斗星的图形;火判脸上画出火焰图案。赵匡胤眉间的“草龙”、呼延赞脑门上的“王”字,都说明了他们的身份。钟离春、陈金定脸上的荷花、牡丹,表明他们是女将。司马师左眼的肉瘤,夏侯淳左眼上的箭伤,李克用额部的鹰爪伤痕和郑子明被猩猩抓伤的形象;还有项羽左眼的“寿”字眉,张飞的“蝠”形眉,孟良的“串葫芦眉”,焦赞的“兰叶眉”,关羽的“卧蚕眉”,鲁智深的“孔雀眉”,姚刚的“螳螂眉”;张飞的“笑眼鼻窝”,项羽的“悲眼鼻窝”,曹操的“疑目”、牛皋的“花蝠笑眼窝”等

5、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色和形貌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