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48324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7
《中学防震演练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醪田中学防震演练方案为了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吸取四川汶川地震对学校师生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训,提高在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使全校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快速有序地逃生,推进创建“平安校园”建设,特制定本次地震疏散演练方案。一、演练目的:1、使全校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2、掌握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3、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能力和应变的能力。二、演练对象:醪田中学全体师生三、演练时间:2013年10月11日上午四、成立演练指挥部:学校成立地震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确保演练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组长
2、:尹华爱副组长:尹友生成员:黄贤黄生统廖跃生廖洪平尹华双尹华站宁佐葵五、演练内容:情景模拟:全校师生在教室里突发较强的地震(演练时以学校报警信号为准),1、就地避震;2、安全撤离。六、演练实施过程:1.正式演练前准备工作:(1)由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教师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2)演练内容要领:①听到哨声,教师喊:“注意,地震!”,学生迅速做好避震准备,迅速蹲在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或用书包、较厚的书本护住头部,要保护好眼睛(紧闭双眼)。②大约2分钟后(哨声),教师喊:“开始撤离!”,学生迅速按出座位次序有序跑出教室(注意:不要推拉、拥挤
3、,最多并安排出2个学生,其它学生仍旧下蹲保护好头部)。③班主任带领学生撤到安全地点(操场),清点人数,为受伤的学生包扎,安抚学生。各班到操场后的位置,从北到南依次是九八七六年级。2、正式演练:(1)就地避震:听到第一次号令后(尹业清老师9:40发),按上述动作要领的要求,教师迅速指挥学生蹲在课桌下就地避震。(2)安全撤离:听到第二次号令后(尹业青老师9:42发),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安全而有序地集结到操场指定位置上。七、其他事项1、各班主任要将演练步骤让学生熟知,让学生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不要出现混乱状况。2、学生在演练过程中要紧张、严肃,不喧哗、不嬉
4、笑。3、教师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把演练当成一堂课讲好、上好。2013年10月11日醪田中学防震演练总结在5.12特大地震后,智利人民又遭受了8.8级地震,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印尼又发生了7.4级地震,许多鲜活的生命瞬间被地震无情的吞噬了,这次地震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掌握危难时自救的方法是必需的,学校是人群相对密集,是事故易发地点,为了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校制订了“醪田中学防震应急预案”,并在10月11日上午进行了实际演练。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召开了防震演练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
5、校领导要求全体成员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防震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大规模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各年级要层层落实,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校长的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小组按
6、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10月11日上午,校园铃声长鸣(没有电以哨声为准),防震逃生演习活动开始。当“地震发生”的信号发出后,全校师生就近应急避震,学生躲在课桌下,双手抱头;教师躲在讲桌下。主震结束震感减弱,听到“紧急疏散”信号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学生双手抱头,快速有序地向操场疏散,由班主任紧急集中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校长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校长宣布防震、消防逃生演练活动结束,请各班有秩序地回到教室,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整个演练过程井然有序,历时三分二十多秒,达到了预期的
7、效果。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全部参加,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校园操场中心(安全区域)只用了不到23秒钟,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学校《防震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学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地震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2013年10月12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