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辨别及处理.doc

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辨别及处理.doc

ID:55220791

大小:1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6

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辨别及处理.doc_第1页
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辨别及处理.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辨别及处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见中药材虫蛀、霉变的识别及处理1检查虫蛀霉败变质的方法中药饮片是否虫蛀霉败变质的检查方法,主要凭眼看、手摸、耳听等经验进行。1.1检查饮片的颜色如白芷、山药、葛根、当归、川乌等,若发现有绿色、黄色、橙色、红色、棕色,以致黑色等多种颜色、斑点,即为发霉的征象与依据。1.2检查饮片的干湿度:检查饮片的干湿度可用耳听方法。如白术、大黄、泽泻等,将饮片置于手掌上颠簸,有声音,为正常干燥度,俗云“闻声”。若受潮,则声低而疲或无声,且多见斑点、霉点或走油。1.3对最易虫蛀药材的检查:中药材中最易被虫蛀的大

2、多是粉型、肉型、香气浓、甜味大者,动物药材如蛤蚧、白花蛇;根及根茎类药材,如党参、白芷、贝母、防风、泽泻等:果实种子类的药材如白莲肉、葶苈子等。以上药材如发现“纤丝”(俗称结成窜)和幼虫内蚌等现象即为幼虫潜伏休眠或在繁殖蛀蚀之中。1.4检查药材的“冲烧”情况:用手插入装药器具的中央,即可知道药材的干湿度或有无发热情况,如有发热者,即为“冲烧”。冲烧原因有:药材水分过高;②药材经晒后,未在阴凉通风处摊凉即储存:⑧雨后潮湿沤热所造成。此二者皆可导致发霉、虫蛀、变色。1.5对粉末药品的检查:若发现结块

3、、成团者,即可证明受潮或开始发霉或开始发酸。严重者气臭味败。如三七粉、鹿茸粉等。1.6对含油脂、种仁类药材的检查:柏子仁、杏仁、桃仁、郁李仁等,以手指按之,如有明显水分溢出外表时证明已经受潮,严重者,可继续见走油、变黑现象。2药材发霉、虫蛀后的处理2.1发霉药材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药材发霉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洗、涮、晾、晒、烘、烤等方法处理。有微霉者,可放在太阳下曝晒,趁热簸筛,或用手搓,以扬弃或者搓除霉丝,再行晒干,量小者,可用洁净的布蘸开水擦试;药性较稳定,能沾水的药材则用水洗:不

4、能用水洗的药材,先晒干,后行刷霉;不便于刷霉者可用布袋装好糠头,将药材放入其中撞击,以除去霉丝。某些药材,如乌梅、山茱萸,可用醋洗后干燥。若逢梅雨季节或久雨不晴者,霉药无法进行暴晒,则可用火烤(低温干燥),量小而贵重者,可用恒温箱烤。对于那些既容易发霉又容易生虫的药材,如党参、当归、泽泻、川乌、黄精等,可用火烘烤或焙干,但必须控制温度,以防止泛油。当归、党参等尚需用硫磺蒸,以达到既可治理霉、虫,又保证了药材质量的目的。2.2对虫蛀药材的处理:发现药材生虫后,可根据药材受害虫侵蚀的轻重度,分别采取

5、筛、簸、拣、选、烘、晒、蒸及熏剂杀虫和化学药剂杀虫的方法予以治理,筛、簸、拣、选,是为了除去害虫的虫卵和排泄物以及杂物:烘、晒、蒸可以消灭活虫,尤以蛀生于药材内部者,更为合适。对于虫蛀严重而数量又大者,可采用熏杀法,如硫磺熏、氯化铝熏蒸,但必须注意药材的适应性,前者一般不适刚于花类药材,否则,熏后会使之变色,而只宜日晒或小火烘,银耳也不宜熏,否则其色变黄或棕黄,采用吸潮法处理即可。熏时,务必注意观察,严防火灾。火烘,温度应在6O℃左右。在夏天,太阳直射温度达5O℃左右,可将害虫致死,晒时务必勤翻

6、,且宜薄摊,以使药材受热均匀、彻底,否则,害虫反会因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活动能力,以致危害更大,有的感染害虫的药材,如郁金、天南星等,可用蒸气蒸10-20min或用沸水浸泡片刻,再行晒干,也可达到杀虫目的。然而,质地轻薄的花类药材,如款冬花,沾水则变色,大黄、白芍亦不可用沸水浸泡,以免变色失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