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1470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17
《第二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说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动物运动的形成第三课时《躯体运动的形成》说课教案一、说教材本章的教材内容分为两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的形成。该节教材是人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运动的形成。这节课时,教材要求学生在认识了解运动系统组成基础上理解躯体运动的形成。教材通过设计伸肘和屈肘运动的模型及探究,阐明运动是由多块骨骼肌肉协调完成的;通过比较物理杠杆与屈肘运动的原理,说明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教材最后阐明骨骼肌收缩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二、说目标1、演示说明运动是由多块骨
2、骼肌肉协调完成的。2、阐述骨、关节、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3、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三、说重点、难点1、让学生自做伸肘和屈肘模型,体验骨、关节、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2、用物理杠杆的工作原理作比较,领悟屈肘运动原理,明白骨骼、关节和骨骼肌各自的作用四、说教具多媒体、伸肘和屈肘模型、杠杆原理模型、哑铃。五、说教方1、演示法生物教学中,演示方法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方法,它能把实物放大或缩小,为学生建立立体概念;还能反映生物体或局部的运动原理。2、实践法学生在自做模型的实践中,便进一步加深理解疑难知识,从而明白骨、关节、骨骼肌三者
3、之间的关系。3、比较法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甲、乙两物相似点时,便能把复杂的抽象的甲物用简单的具体的乙物来说明。通过比较物理杠杆与屈肘运动的原理,便能很好地说明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4、启示法启发示教学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发现,还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5、讨论法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挖掘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能力。六、学生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对实验、模型、挂图等比较感兴趣,能积极投入到老师演示模型和学生自做模型中。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考问题不够深刻、全面,知识的深入与拓展还需会集
4、多数人的智慧,老师作点拨。七、说学法1、复习:让学生复习旧知识,能很好地与新知识连接。2、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新课,了解书本上浅显的知识点。3、讨论:对新知识的深入探究以分组讨论为主。老师作点拨。八、说过程:(一)、温习旧课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前二节课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骨、骨连结、骨骼和骨骼肌,通过解剖动物的长骨,我们观察到动物的长骨结构是由四部分构成的(问:有哪四部分构成?)。通过做实验我们了解到骨的成分为(问:有哪三种物质?)。其中无机盐使骨变得坚硬,能承受很大的压力。骨连结大部分属于(问
5、:属于什么?)。关节是能够活动的骨连结。我们人体有206块骨骼,600多块骨骼肌。(多媒体展示长骨、关节、骨骼肌三组图片。)我们人体躯体运动的形成便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那它们三者究竟有何关系呢?我们在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二)、导入新课请一位上臂肌肉发达的同学到讲台上表演(先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4认识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右臂裸露而自然下垂;手中抓握一个质量约为3kg的哑铃;开始缓慢屈肘;手掌将哑铃托起,直至屈肘近90度,再让右臂下垂。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记录他完成每一步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舒缩
6、变化。(三)、模型说明教师对已制作好的《伸肘和屈肘模型》进行说明。(四)、课堂演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认真观察伸肘和屈肘运动。(五)、课堂探讨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演示实验中观察到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舒缩变化与先前记录情况相同吗?若不同再作思考。2、在伸肘和屈肘运动形成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六)、自制模型让学生自做《伸肘和屈肘模型》,亲身领悟躯体运动的发生。(七)、课堂演示教师演示讲解杠杆工作原理,学生仔细观察。(八)、启发引导老师引导学生把屈臂工作原理同杠杆工作原理相比较,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
7、思考,师生共同作出结论。(九)、课堂小结1、运动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2、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3、运动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十)、板书设计躯体运动的形成:骨骼————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收缩————动力(十一)、课外作业对自制的《伸肘和屈肘模型》进行改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