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11772
大小:162.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5-03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第一部分单元分析本单元由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以及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单元地位】从《经济生活》的生活逻辑来看,本单元解决的是我们的生产是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进行的,是怎样生产的问题。主要阐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的对外开放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体制背景和制度保障,进而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经济与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
2、发展,发展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应树立怎样的发展观,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为此,本单元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学习和探索,将使我们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自己的特色;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这是每一个涉及经济生活的人都迫切想了解的问题。本课作为这一单元的起点课,首先向人们介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利与弊,既说明了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又分析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从而引出国家宏观调
3、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观点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跨入21世纪,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本课围绕着“小康社会”这一中心,既总结了我国过去所取得的成就,又指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即建设全面小康,给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同时,针对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误区,提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给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指引我们进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如何应对这一趋势,如何充分认识并对待经济全球
4、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贯彻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课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它将告诉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课标要求】第十课课标要求:(一)知识1、识记(1)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2)市场规则的表现形式。(3)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内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2、理解(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2)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3)市场调节存在的不足。(4)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及方式。(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运用(1)
5、结合生活实例,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与缺点,在经济生活中做到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2)针对生活中的假冒伪劣现象,探讨规范市场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迫切性。(3)结合我国经济建设成就,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二)能力:通过学习市场调节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缺点,从而做到准确理解市场调节的功能,分析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1、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树立合
6、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2、市场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要以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前提。要树立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市场规则的观念,自觉抵制一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树立起学法、懂法、守法的观念。3、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而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要树立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发奋学习,为国争光。4、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培养自己诚信为本,操守卫重的良好个人习惯,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从而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第十一课课标要求:(一)知
7、识1、识记(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上和微观上的表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3)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4)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2、理解(1)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统筹城乡、区域发展。3、运用(1)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个人家庭生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2)结合经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