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ID:55200349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2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宜城市雷河镇初级中学王永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就一定要解决学生的兴趣问题,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学生对数学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愿意学、主动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抽象,形式枯燥,逻辑推理严谨,使很多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校就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优化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数

2、学兴趣的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之间创造出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学生创造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解决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巧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动画短片):一只淘气的小猫在戏耍时打碎了妈妈心爱的圆形镜子。小华放学回到家,为了不使妈妈难过,决定划一块一模一样的圆形镜子。小华想了想拿了一块带有弧形的镜子残片找到了划镜子的师傅,划镜子的师傅不知怎

3、么办,你能帮这位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数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切状态之中,使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理采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概念的理念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数学课教学是一个普遍联系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好的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选择。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生动具体的事

4、例、图案、歌谣等来表述。如果依然按传统方法教学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我讲你听,我写你录,我问你答,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是不会提高。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光是教师的讲,没有学生的思和练,学生就很容易疲劳,就会开始走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悬念法、讲授法、讨论法、“答记者问”、辨论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

5、用。例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讲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课本上有这样一题:解方程:A,我让学生自解、互议、互评,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别人的不同看法要摆事实,找论据,在比较中取长

6、补短。有个学生别出心裁,把原式配成A的形式,再解方程。这种多向信息交流,有利于灵活运用知识,激发学习上的探索和进取心。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

7、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8、  1+3+5=?  1+3+5+7=?  1+3+5+7+9=?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会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