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

ID:55200028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2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_第1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_第2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_第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上)                                           薛宝琴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生产的?什么牌子?(三)反思:1、在案例A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的积极性。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

2、题,使学生不用思考脱口而出就能回答,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思考。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标。3、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三、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年级上册)(一)案例A:1、呈现例题:计算48÷42、教师提问:这个问题如果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3、学生自主

3、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4、教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基本方法)5、教师不得不自己讲授基本的计算方法。(二)案例B:1、呈现例题:计算48÷42、学生自主活动: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交流结果3、结合直观操作的过程及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口算。4、结合口算过程,教师讲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三)认识分数的教学案例1、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一半?2、学生折、剪。(用直观的方式表述)3、画直观图。(用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语言表述)4、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经验中

4、创生数学符号。(用数学符号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述)怎样用数来表示一半?(1)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创生出不同的数学符号)(2)师小结: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大家的创造都有道理。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统一表示成  ,板书分数符号。(四)反思:1、案例A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讨论都是缺乏引导的。对于除法的笔算,从形式上分析,与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过课本,一般不会想到,原有的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经验只会带来负迁移。对于一种全新的知识,由于教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讲授,所以学生碰到困

5、难是很自然的。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个性化再创造的过程,逐步组织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积聚感性经验,凭借直观操作和图形展开思维,形成的认识成为后续学生的“生长点”。当让学生自主创生新的表示方法时,学生都能有意义地进行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水到渠成地进行抽象思维,再在教师的引领下有意义地建构起抽象的分数二分之一。3、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与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

6、效性的重要前提。4、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这个过程是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有关结论的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应遵循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展开“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的概括式学习过程,经历“经验→模型→符号”的数学化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