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

ID:50648988

大小:41.02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3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1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2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4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标准》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在小学数学课程目

2、标的界定上有什么新意呢?从目标结构上看,增加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求。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3、《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2)数学思考(3)解决问题(4)情感与态度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目标制定加以说明4、四个目标相互间的关系:“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3、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数学学习中,知识、技能与问题解决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问题解决的基础,而数学思考(认知策略)、情感与态度则伴随在上述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5、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的陈述形式:程性目标行为动词:(1)体验(体会)(2)经历(感受)(3)探索《标准》中的过程性目标使用的局限性:一方面,有些基本知识的学习经过这一过程根本行不通。另一方面,有些数学知识、技能经历这一过程则没有必要。此外,有些知识、技能经历探究过程的习得效果则更差一些。(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过程

4、。(2)《分数除以分数》则没必要让学生经历多种方法推导计算法则的。(3)再如《分数意义》教学中关于分数各部分名称的教学则没必要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6、情感与态度目标《标准》在情感与态度方面提出的目标主要指: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1)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如教学《园的周长》时,要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5、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如:在课堂提问时:鼓励学生多路思维时,对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的激励,对思维反映慢的学生的启发诱导,则容易出现情感、态度目标。第二章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概述什么是教学设计?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第一节分析学生分析教材一、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一)分析教学对象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二)找准教学起点什么是起点能力

6、?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因而数学课堂的复习铺垫就显得很重要。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复习铺垫)如何了解学生的起点情况呢?一是课前自问自答二是课前了解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二、分析教材,用好教材(一)分析教材(二)用教材教何谓课程?教材与课程有何关系?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如学习园锥体积联想园柱)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

7、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如教学6+3×4,创设小熊购物情境)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将例题改为:老师的年龄比小明多20岁,猜一猜:老师的年龄。)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如一年级教学《9+几》的动物园主题图更换为农村山地主题图)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