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89311
大小:8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7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一、填空题。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
2、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
3、学反思)。9、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5)撰写教学案例。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
4、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3、小组合作开始后,教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让学生掌握知识才是自主学习的本义。(×)分析: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5、“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秧田式最大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改正:最大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空间,缺点是,容易形成以教师为中心,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6、案例主题一般以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来体现。(×)改正:案例主题一般是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是案例的主题。另外,再用本课教学内容加上教学案例几个字样作为副标题。7、数学课程标准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
6、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知识。(×)分析:如果他能够根据两者的属性辨别图形、画出图形,则说明他已经习得其技能。8、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三、简答题1、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答: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三是学生的学
7、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2、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答:(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答: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
8、,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④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