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9268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高彩文在上学期的教学中,上《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有一个小小的环节,让我很受启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出示了二年级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的主题图。按照惯例,我提出了问题:在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1、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2、一共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70人。那么,二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去参观博物馆,有2辆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们也很积极的提出了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提前预习的结果)学生提出问题后
2、,我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生: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生: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行吗?想要知道行不行,就要来检验一下,那我们现在就开始验证同学们的方法行不行。(其中,二(1)班和二(2)班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例1的教学;二(3)班和二(4)班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为例2的教学,在教学例2的过程中。)例1的教学很顺利,学生们都知道整十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很快说出了答案,我继续鼓励士气: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怎么判断呢?经过讨论,他们得出结论:只要算出二(3)班与二
3、(4)班2个班的人数是不是小于70人就可以了。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的想法。那怎么列算式呢?有了前面问题的铺垫,很快算式出来了:35+34。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呢?在例1的教学基础上,让学生都试着去笔算,运用摆小棒的方法去说明算理,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强调从个位算起。这里,我思考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虽然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学习笔算加法,但是我觉得依然不能排除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而孩子们的想法已经被禁锢在笔算加法上了,他们不去想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只盯着笔算,这让我很纠结,本来想引导他们说出更多的想法,比如30+30=60,再
4、算5+4=9,两者一相加,结果等于69。或者是,35+30,然后再算65+4也可以啊。但是孩子们都直奔主题去了。好的,只好顺着他们的思路继续:我们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加起,还可以怎么计算呢?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说:还可以从十位加起。于是,我试着让学生从十位加起,由于不时进位加,从十位加起并不影响计算结果。学生们也都尝试着从十位加起。当学生都算完以后,我做出了总结:“为了方便,为了我们以后的学习,我们都从个位算起”,这个时候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不能从十位加起吧。我一愣,问他为什么呢?他回答:如果我们从十位加起,如
5、果进位的话,这样就不好计算了。当时,我真的愣住了有1秒钟,因为我们没有想到会有学生说出这样的结果来。因为平时,我在计算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会从十位加起,然后进位时直接加上就可以了,可是我没想到学生不可能有能力这样计算啊。而在备课的时候,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迅速的思考了一下,马上我给了这个学生很高的赞扬,就把这件事收场了。课后,这件事却使我陷入了深深地反思,这让我感觉到了我在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也就是备学生这个环节,如果我在备课的时候能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话,我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当的去渗透一下下一节课的内容,也就是两位数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样
6、就可以使前后两节课的内容更连贯。可是,平时备课的时候,很难从学生的角度去出发,没办法以他们的视角去发现问题,从而经常让我发火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怎么都不明白,你们只是怎么了???经过这一节课,我心里十分的感谢这名学生,因为他使我明白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备课过程中,备学生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还要钻研教材,更要去了解学生。经过学习,我知道了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的增减内容,以达到分
7、散难点的目的,争取做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在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积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时效性。知识是现成的,不变的,而学生是富有生命力的,是可变的,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在备课中务必体现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径相同。要了解学生,但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集体对新知兴趣、期望值的大小、接受挑战的可能性和对困难的承受力就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我们的预想
8、值。看来,备学生这个环节真的必不可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