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

ID:5519197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_第1页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_第2页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自主探究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自主探究学习”课题小结北京市西罗园学校白玉梅学习是一个自我积聚知识,自我消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意识,形成自我知识与能力体系的一个过程。在语文学习上,许多老师是费尽了心血,但是成效却不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多数情况下,老师上课只是在唱独角戏,体现了我们教师在语文这件事情上的一厢情愿,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更没有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和主动进取的精神。从去年开始,我校语文教研组参加了金传富老师引领的区级课题“语文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初一、初二年级广泛推广。在课题活动中,我们始终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他们

2、学习方法作为一贯追求。 在这次课题活动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自主”二字,它应该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将学生放在一个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本来的地位,让他们知道,学习语文不是为了别人,而是自己的事情;第二,“自主”是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相应地进行提起,即强化了预习这一步骤,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思考;第三,“自主”不是简单的自学,不是没有教师指导的“盲人摸象”,而是强调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内在精神与潜质,做到师生共同进步。 在这一年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上。预习是传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本身的含义

3、就是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预习这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常规化。但是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注意强调预习这个环节,但是当学生真正要预习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预习作业由于教师设计少、规范少,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目的不明,程序不清,学习的过程自由散漫,这对于提高预习效率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在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寻找学习方法等方面,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因此,在这次课题实施中,我们按照设计的“读书”、“查字”、“思考”、“提问”、“记录”五个步骤,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预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的自学方法,保证学习

4、的自我落实,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初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简化预习步骤。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就先让学生从最基础的字词入手,除了课文要求掌握的字词外,学生还应找出自己阅读文章时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并且试着学会结合文本的上下文语境来解释词语;在排除了字词障碍后,学生应当提出两个以上在阅读文章时遇到的问题。这样预习后,学生最起码能对文章内容有初步了解,也有自己对文章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其次,深化预习,完整预习步骤。在进行了初步实践,学生适应了预习后,按照“读、查、思、问、记”五个步骤,深入预习文章,除了能

5、提出自己的问题外,还应该有自己的感悟,并能流利记下成文。目前,参与课题实践的大部分学生能做到这一阶段。(附图1、2) 再次,完化学习过程,除了预习、学习外,还应该有复习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预习,熟悉了文章,使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那么在经过教师的讲授后,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学习感悟,总结复习课文的知识点,并争取能自己阅读相关课外文章,并能有自己的体悟。目前只有极少数学生能持续做好这一点。(附图3-8) 另外,有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通过课题实践,除了提高其自身的高效自主学习外,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初三(1)班夏静同学,在预习《孔乙己》

6、一课时,阅读了大量关于《孔乙己》的文学批评文章,写下了自己对《孔乙己》一文的赏析文章(附图9-11);李玲同学在深入预习了《拱桥》一课后,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后,写出了此课的教案,并在全班上课讲析课文,获得同学们的赞赏(附图12-13)。 经过这一年半的课题实施,我从中得到了几点收获: 第一,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我校是基础薄弱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实施课题之前,我对有多少成效是持有一定怀疑的,但是在每次预习作业交上来后,我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欣喜,因为每一次预习都能看出学生是在认真阅读课文后,尽力完成的,并且一次比一次完成的

7、好,提问也一次比一次深入,相信如果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的进步不言而喻。 第二,教学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互补互长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备课、教学,自从加强预习后,学生的思考深入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深入了,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当我批完作业后,对学生的课前情况有了较深把握,可以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样的话,上课容易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学生的课堂效率变高了。由于课前经过了精心的预习,学生在上课时觉得有的可听,有的可说,上课提问发言特别积极,而且都比着提问多,比着看谁解决别人的问题多。这样形成了多讨论、多分析、多收获的

8、良性循环。 第四,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改变了他们从教师那里“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