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

ID:5518640

大小:1.49 MB

页数:68页

时间:2017-11-16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_第1页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_第2页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_第3页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_第4页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函授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广州中医药大学吴丽丽形上:没有形象、没有形体却又的确存在的东西,如精、气、神。形下: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之物。形上为道、形下为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字具有重要的哲学含意。它表明,宇宙万物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生成”具有有机的含意,而“构成”则具有机械的含意。人们所着重探讨的,便是事物的功能与变化,事物间的关联以及如何在对立统一中达到和谐平衡,而较少注意构成万物的元素及其结构形式。“道”所强调的是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所以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

2、“象”什么;“器”为盛受之物,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所以多用具体概念,指出事物本质“是”什么形神合一《老子·一章》说:“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后天的形与神、物与心在先天本体的基础上是统一的。本体指宇宙的本质,为了避免人理解此本质为物质之质,故称本体,当然更不是形体之体,意指本体为一充满宇宙的自在之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存在,本体超越时空与心物观念,处于“非有非无”的状态。认识本体的学问叫形而上学,又称玄学。先天之神与本体同在,属形而上学;后天

3、之神与形体同在,属形而下学。科学属于形而下学,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物),道不离器而独在。解剖方法是脏象学说赖以维生的基石,确认古代解剖学方法的奠基作用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脏象学说才谈的上实践性和科学性。《内经》的解剖方法,在《内经》的系统整体方法的耀眼光环下显得那样黯淡,但它的确在世界解剖史上拥有光辉的一页,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史实,将脏象学说的发生建构在唯物主义科学认识论的基础上我国古代的人体生理解剖学至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就处于滞缓状态。侯宝璋《中国解剖史》认为:“以整个解剖

4、言之,实极幼稚。”从实体到功能态的演化通过思辨途径,用猜测和推想来弥补对事实认识的不足以表知里、阴阳五行学说等在解剖学基础上对脏象理论建构的参与,并由此带来对解剖学方法的抑制效应以及对初始解剖概念的改造形下的认识论医学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科学技术与文化的综合体“医者意也”是古代医家对引发创新意识的概括。古人把医疗活动看作是医生智慧的思维功夫。“意”是科学的思维能力。医生在临证时,当病人的病证无规范可循,或虽有规范其病情又不尽适合,在此情况下就要发挥医生的悟性,在体察精奥,深思熟虑之后,突破思维定

5、势,“由意达物”,打破常规,以理法的创新和方药的活用出奇制胜,获得疗效。李氏的解释中医治病手段是“以‘意’进逻病机,凭虚构象,非实测而得其真也”。以老子为代表的直觉主义者认为,人若常处在有欲的状态,便只能通过感官接受到鲜明昭著的事物之信息,也可说此时是通过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而人若常处在无欲状态,“玄览”(即后来医学认为的经络系统)便可接受到深远莫测的“常道”之信息,也可以说是通过潜在意识和非理性意识来认识事物。由此可见,感官和“玄览”都是接受信息的渠道或称之为信息接收器。所不同的是,感官只能接收到

6、来自外界的信息,而“玄览”则不仅能接受外界的(微弱)信息,同时还能接收来自体内的信息。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中指出:“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美国某大学建立了一个完全隔音的实验室,任何人进入此室后,不一会儿就能清楚地听到自身各种机能活动发出的特有声响,并明显地感觉到许多平时根本无法察觉的机能活动,如血管中血液的运行等。这时的实验对象并不一定处于“修炼功能状态”,只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绝对安静,试验对象处于被动入静状态,从而使平常掩盖了的、人自身较强的自我感知能力部分地显现出来。这同

7、主动入静的修炼状态有类似之处。形上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们面对着天造之物,反映在感官里的只是天造之物运动、变化着的形或象(注:形与象二字在古文字学中相通)。对于运动、变化着的形或象,人们当然不能将其作为人造之物来对待。而欲知支配形、象运动、变化的原因,就必须思考下述三个问题。其一,这些天造之物是如何来的;其二,它是如何发展、运动、变化的;其三,它是如何消亡以及消亡后向何处去的。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促使前人走上了“向上攀爬”的认识方向。这就是中国的经典中称之为“下学而上达”或“形而上”的认识方向。久而久

8、之,便形成了形上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形上性认识论和方法论,就其实践过程而言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过程:一、人们从综合地观察天、地、人人手。通过“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全面、真实地把握万事万物之间的复杂的联系与关系。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若于人身之气化不明,不妨即天地之气化征之,诚以人身之气化微而隐,天地之气化大而显也。二、通过“究天人之际、类万物之情”的理性思维,将万事万物之间的共同属性、特点加以抽象概括。三、在诸多属性、特点的抽象概括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