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86093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消化、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的含义;(2)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2. 能力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如:试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
2、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二、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三、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主要是围绕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个原理进行探究式学习展开的。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如果觉得自己的试验方案不如课本中的好,也可采用课本中的。1 提出探究性问题先创设一个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慢咽,同时思考问题:馒头在口腔里“吃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器官参与?在这
3、些器官参与下,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答出馒头块在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用下由块状变为糜状时,引出物理性消化的含义;紧接着在问学生,细细嚼馒头时,还有什么感觉?在学生答出“有点甜”时,引出探究性问题:馒头里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淀粉本身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那为什么在口腔里充分与唾液混合后就感觉到了甜味呢?难道是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这种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学生在吃馒头的过程中,亲自感悟到的问题,所以积极性非常高,众说纷云。2提出假设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实验进行证明,那么可以先假设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成
4、分是发生了变化,然后用“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一原理进行实验证明:淀粉在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再加入碘液,如果颜色不变蓝,说明假设成立;如果颜色变成了蓝色,说明假设不成立。3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如何进行实验来说明问题呢?这是整个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核心,同时也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这个时候,教师的点拨及实验材料的充分准备非常关键。我除了将课本上提及的有关材料都具备了以外,同时还准备了课本上没有提到的,但其所含营养成分有较多淀粉的食物,如:米饭、玉米、土豆、粉条、红薯、面粉、粉芡等;另外,也准备了一些营养成分有较多蛋
5、白质的食物:豆浆、牛奶、鸡蛋等,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理解程度,让学生在本次实验中自己去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不受课本知识的限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单因子对照实验,在听取他组成员意见后,可进行修订方案,教师此时只起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方案不做评价。而后,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开始实验。因为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充分体现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4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认真、仔细的操作,大约20分钟左右,学生基本上都完成了各自的实验,因为材料多种,所以方案也就多样,但是实验现象却基本相似。(见附表)当然,并不是
6、所有的实验都是非常成功的,对于失败的原因,师生共同探讨,找出根本所在。最后,通过实验的设计、实施,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里与唾液充分混合后,其成分确实发生了变化,即,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发生了化学性消化;(2)淀粉与唾液混合的越均匀,这种变化越明显,反之,则不明显。随着这一结论的得出,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生活中“细嚼慢咽”的深刻意义。附表材料方 法现 象结论馒 头(土豆、红薯)咀嚼1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略变蓝色馒头、土豆、红薯)咀嚼5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不变蓝唾液对淀粉确实有消化作用馒头(土豆红薯)研磨、用
7、清水和唾液做对比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加入清水的:变蓝加入唾液的:不变蓝淀粉液用清水和唾液做对比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加入清水的:变蓝加入唾液的:不变蓝豆浆用清水和唾液做对比,37℃水浴、滴加碘液加入清水的:略变蓝加入唾液的:不变蓝豆浆中也有少量淀粉,唾液对此也有消化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