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

ID:551822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6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_第1页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_第2页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_第3页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种肠道准备方法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比较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便秘患者应用三种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对结肠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整合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月我院共收治13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口服硫酸镁的观察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实验组和口服甘露醇的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用药后的肠道清洁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均明显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硫酸镁做便秘患者实施结肠镜检

2、查的肠道清洁准备工作,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做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关键词】肠道准备方法;便秘;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疾病中一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了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一定要预先做好肠道的清洁工作。便秘患者通常会伴有肠道排空能力差和肠道运动异常等情况,加上肠道清洁度不达标,使得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日益增多[1]。本文选择2010年2月~2012年5月在我院实施结肠镜检查的135例便秘患者,分析其肠道准备方法,以期为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整合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

3、月我院共收治135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45例观察组、45例实验组和45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硫酸镁口服,其中男26,女19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2.5±11.2)岁。4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其中男28例,17例,年龄为27~73岁,平均年龄为(53.1±10.4)岁。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甘露醇口服,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52.9±9.8)岁。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的比较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可比性。1.2

4、肠道准备方法4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50g硫酸镁结合100ml温开水口服,接着在30min内口服1000ml温开水,此后间隔90min内再次口服1000ml温开水。4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137.15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合2000ml温开水,待搅拌溶解后,前30min内口服1000ml,此后间隔90min内再次口服剩余的1000ml。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200ml甘露醇20%结合500ml糖盐水5%在前30min口服,此后间隔90min内口服1000ml糖盐水5%。其他肠道肠道准备方法相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施检查前2d给予10ml轻质液

5、体石蜡口服,3次/日,以润肠通便;②实施检查前2d给予半流质和少渣食品口服;③实施检查当日给予半流质食品作为早餐口服,于9:30左右服药,并适当走动,以加快大便软化的速度,于12:00口服干粮,于15:00实施结肠镜检查。1.3疗效判定指标完全清洁,且肠腔没有粪水潴留和粪便残渣,结肠塌陷没有气泡产生,肠液清亮为1级;肠腔没有粪便残渣,但存在污浊粪水和气泡,冲洗与吸引后完全消失,检查和观察工作都没有受到影响为2级;肠腔存在粪便残渣和粪块,且有许多粪水潴留,气泡产生量多,需要多次反复抽吸才能够实现检查,直接影响了局部肠壁的观察为3级;肠腔粪块量多,

6、肠壁糊状便不断增加,无法实施检查为4级。1.4疗效评价标准1级和2级属于肠道准备有效;3级和4级属于肠道准备无效。密切观察患者肠梗阻、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实际发生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1.5统计学处理便秘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三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比较三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肠道清洁度均明显优于实验组和对照组

7、,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表1三组肠道清洁度的比较[例(%)]组别例数有效无效总有效率1级2级3级4级观察组4529(64.4%)10(22.2%)4(8.9%)2(4.5%)86.6%实验组458(17.8%)24(53.3%)10(22.2%)3(6.7%)71.1%对照组4524(53.3%)10(22.2%)8(17.8%)3(6.7%)75.5%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2.2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4.4%,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4%,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8、86.7%,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如表1所示。表1三组不良反应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