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求二面角的基本方法——定义法与法向量法一、在所给立体图形中直接寻找:看是否有二面角的平面角;寻找平面角的主要依据是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主要特征——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都与棱垂直(或角所在平面垂直于棱)。例1如图1,在三棱锥S—ABC中,SA⊥底面ABC,AB⊥BC.DE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AC、SC于D、E.又SA=AB,SB=BC.求以BD为棱,以BDE与BDC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解析由于SB=BC,且E是SC的中点,因此BE是等腰三角形SBC底边SC的中线,所以SC⊥BE.又已知SC⊥DE,BE∩DE=E,∴SC⊥面B
2、DE,∴SC⊥BD.又∵SA⊥底面ABC,BD在底面ABC上,∴SA⊥BD.而SC∩SA=S,∴BD⊥面SAC.∵DE=面SAC∩面BDE,DC=面SAC∩面BDC,∴BD⊥DE,BD⊥DC.∴∠EDC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SA⊥底面ABC,∴SA⊥AB,SA⊥AC.设SA=a,又因为AB⊥BC,∴∠ACS=30.又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60°.二.根据定义作出平面角:主要有两种作法,一是对于具有某种对称性立体图形,可以考虑利用定义,在棱上选择一点作棱的垂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构成的角即为平面角;二是在其中一个
3、半平面内选择一点向另一个半平面引垂线(垂足为),过向棱引垂线(垂足为),由三垂线定理可知,则即为平面角(或其补角)。例2如图2,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过其中心G作BC边的平行线,分别交AB、AC于、.将沿折起到的位置,使点在平面上的射影恰是线段BC的中点M.求:二面角4的大小。解析连接AM,A1G,∵G是正三角形ABC的中心,且M为BC的中点,∴A,G,M三点共线,AM⊥BC(图3).∵B1C1∥BC,∴B1C1⊥AM于G,即GM⊥B1C1,GA1⊥B1C1,∴∠A1GM是二面角A1—B1C1—M的平面角.∵点A1在平面BB1C1C上的射影
4、为M,∴A1M⊥MG,∠A1MG=90°。在Rt△A1GM中,由A1G=AG=2GM得∠A1GM=60°,即二面角A1—B1C1—M的大小是60°。对于“无棱”二面角(即棱未明显给出)的常规求法是:先找(或作)出棱,再找(或作)出平面角后求解,还可考虑使用射影面积公式,这里给出下述两例:例3如图4,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SA⊥面ABCD,SA=AB=BC=1,AD=.求面SCD与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值.解析延长BA、CD相交于点E,连结SE,则SE是所求二面角的棱。∵AD∥BC,BC=2AD,∴EA=A
5、B=SA,∴SE⊥SB,∵SA⊥面ABCD,得面SEB⊥面EBC,EB是交线.又BC⊥EB,∴BC⊥面SEB,故SB是SC在面SEB上的射影,∴CS⊥SE,所以∠BSC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SB=,∴tg∠BSC=,即所求二面角的正切值为。例4如图5,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E∈BB1,截面A1EC⊥侧面AC1.若AA1=A1B1;求平面A1EC与平面A1B1C1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 解析本题考虑常规解法可作出棱后找平面角(为4,解略),这里使用公式:在底面上的射影为,设AA1=A1B1=a,易算得于是=三、法向量法求二面角是
6、近些年来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尽快分析出空间线面关系,准确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未给出二面角棱的,要先作出棱,后找平面角再计算,这些都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灵活转化能力,一般考生难以完成;而应用法向量来解决,只需求两半平面法向量的夹角,用公式即可.这样,避免了空间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的抽象分析,从而使考生从复杂抽象的思考中解放出来,提高解题效率.如对上述例3:建系如图4,,平面的法向量。,。设为面的法向量,则,得,取,则故二面角为,其正切值是。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