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73458
大小:140.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4-30
《卫生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微生物所在的环境包括大气、土壤、水、光照、生物及非生物物质等有机和无机环境。为什么要研究非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是地球上微生物的主要组成(致病微生物只占总量的0.01%)。两者一般同时存在,要研究致病微生物必须考虑它与非致病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非致病微生物可演变成致病微生物,致病微生物也可演变成非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常用作致病微生物的指示代表;§非致病微生物很多具有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可用作净化环境;§非致病微生物是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卫生微生物研究内容与意义:研究微生物在
2、环境中的分布消长规律阐明环境因素在微生物传播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卫生微生物的检验技术和方法研究和制订卫生微生物标准,为卫生微生物监督工作提供依据研究利用微生物解决卫生学问题(用于检测污染和防治污染)卫生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区别:卫生微生物医学微生物研究对象致病微生物,非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内容微生物与其生境之间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作用(感染,免疫等)研究范围群体个体研究目的预防,扬利避害寻找病因,治疗检验方法定性、定量、分型定性 第二章微生物生态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与其所在环境和群落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3、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生态特征:水的生境特征Ø是良好的溶剂Ø营养丰富Ø生物生境复杂水微生物生态特征Ø多数为革兰阴性菌Ø常具有鞭毛、纤毛等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Ø具有附着生长及相互聚合的特性最小因子定律:基本核心是:任何生物的生物量决定于所存在环境中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浓度营养。也称为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每种生物生长繁殖只能耐受一定范围的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均可影响微生物的存亡。生物对生态因子所能耐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叫耐受限度综合作用定律:由Odum将谢氏耐受定律与利比西的限制因子定律结合起来的产物。此定律的含义是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
4、的生存和繁殖取决于综合环境。变异性:微生物因生殖率大和世代时间短,一方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的群体,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多的突变体,有利于适应变化剧烈的新环境,抵抗恶劣的环境。选择性: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物种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在变异的物种中仅是那些能适应环境条件者才能获得生存和繁殖,即适者生存。人工选择即按照人类的意愿使生物发生某些对人类有益的变异,并将这种变异保留,遗传给后代。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能适应在一定时间内的环境波动或剧变以保证其本身生活和生存的能力。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八种方式1.互生关系(1)偏利共生(2)互利共生(3)互惠共
5、生2.寄生关系3.拮抗关系4.捕食关系5.竞争关系6.种间共处种间共处:指两种生物同时生存于同一栖息场所内,但互不影响,不发生生态关系(至少没有直接的生态关系)。光合色素蓝细菌与其他水生细菌偏利共生:指两种种群共同存在于一个生境中,其中一个获益,而另一个不受影响。兼性与专性厌氧菌互利共生:生活在同一生境的两种微生物互换产物,相互依赖,共同有利,在生理上形成一个整体。海藻与表面之附着菌;海藻供氧和有机物,菌供维生素和CO2。互惠共生:两个种群的共同生存可以互相受益,但不是一种固定的关系,解除关系后双方都能独立存在。溶源性噬菌体与白喉杆菌,后者只有在溶源状态产毒竞争:两个种群共
6、同生活于同一环境中,因需要相同的生长因子或其他环境条件而发生的争夺现象。小核草履虫与大核草履虫拮抗:一种微生物产生某种物质干扰其他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称偏害共栖。真菌产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捕食:一种种群被另一种种群吞食。原虫吞噬细菌寄生:一种生物侵入到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生长,使后者遭受损害。噬菌体与宿主细菌第三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环境中常见致病菌与条件致病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白喉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耶尔森菌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环境中常见酵
7、母菌代表属*:酵母、假丝酵母、红酵母等。环境中常见霉菌代表属*:曲霉、青霉、镰刀霉、毛霉、根霉、木霉等。藻类:形态与生理特征,环境中常见的藻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空气中病毒、水中病毒、土壤中病毒、食品中病毒。第四章卫生微生物研究和检测的方法样品采集原则:注意采样的代表性,采样的注意事项。注意采样的代表性:以卫生质量评估为目的的样品采集,影响采样代表性的因素包括采样量、采样部位、采样时间、采样的随机性和均匀性,以及按批号抽样。同时还应考虑原料情况(来源、种类、地区、季节等)、加工方法、运输、保藏条件、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