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章节

微生物学章节

ID:23310504

大小:16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07

微生物学章节_第1页
微生物学章节_第2页
微生物学章节_第3页
微生物学章节_第4页
微生物学章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章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生物学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后三种多是病原微生物。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阮病毒)。微生物的特点1、小(个体微小):微米级,光学显微镜;纳米级,电子显微镜。2、简(构造):单细胞,简单多细胞,非细胞(即分子生物)。3、底(进化地位低):原核类,真核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1)、一个

2、难以认识的的微生物世界1、个体过于微小;2、群体外观不显;3、种间杂居混生;4、因果难联(2)、微生物学发展史时间约8000-16761676-18611861-18971897-19531953-今时期史前期发展期初创期奠基期成熟期阶段朦胧阶段形态描述阶段生理研究阶段生化研究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三、微生物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一)、医疗保健上的“六大战役”1、外壳消毒手术;2、人畜传染病的病原菌;3、免疫防治法;4、磺胺;5、抗生素;6、工程菌生产生化药物。(二)、对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1、食品罐藏防腐;2、酿造技术的改造;3、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4、液体深层

3、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5、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如谷氨酸)。(三)、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1、生物防治技术;2、微生物增产技术;3、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4、生物能源技术。白色农业包括:1、微生物发酵食品;2、微生物发酵饲料;3、微生物肥料;4、微生物农药及兽药;5、微生物能源;6、微生物生态环境保护剂;7、微生物医疗保健品及药品。(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五)、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贡献促进了许多重大问题的突破;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支柱之一;促使经典遗传学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微生物与基因工程。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

4、)、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高速生长速度和合成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3)、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4)、适应强、易变异。嗜热微生物简称嗜热菌,主要指嗜热细菌。嗜冷微生物,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小于十五度,最高生长温度小于二十度和最低生长温度在零度以下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只能生活在低PH(小于4)条件下,在中性PH下即死亡。嗜碱微生物,能生活在PH10-11的碱性条件下而不能生活在中性条件下。嗜压微生物,必须生长在高静水压环境中的微生物称为嗜压微生物。抗辐射微生物,以抗X射线为例,病毒高于

5、细菌,细菌高于藻类,但原生动物往往有较高的抗性。耐辐射的异常球菌是抗辐射能力最强的生物。嗜盐微生物,必须在高盐浓度下才能生长的微生物。(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物种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五、微生物学及其分布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微生物的三大类群微生物:1、原核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2、真核生物3、非细胞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定义:指一类细胞和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ND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第一节、细菌细菌(Bact

6、eria):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一、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一)、形态:细菌细胞的外表特征可以以形态大小和细胞排列方式加以描述细菌的形态可分为三大类:球状、杆状和罗旋状。球状细菌成为球菌,根据其分裂的方向及随后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状细菌称为杆菌,其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状(球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支状、螺杆状、竹节状(两端平截)、弯月状等。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弧菌:螺旋不足一环者的细菌。螺菌: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7、螺旋体:旋转周数较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细菌大小:细菌宽度长度球菌<1um杆菌<1um1-6um弧菌<1um1-5um螺旋菌<1um<20um细菌大小测量与重量:10-9~10-13mg/每个细胞(二)、染色细菌染色法:死菌:1、正染色:简单染色法;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2、负染色法:荚膜染色法。活菌:用美蓝或TTC(氯化三甲基四氮唑)接种(0.85%生理盐水)--固定(酒精灯均匀加上烘干)--加染料染色—洗涤染色液2、单染色: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较未染色的样本易于观察。2、复染法:两种以上染料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