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

ID:13362414

大小:14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2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_第1页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_第2页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_第3页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_第4页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总结16各论部分的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eishengwuxuezhishidianzongjie三、球菌球菌主要致病菌(种或群或型)生物学性状要点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检查与防治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菌)G+,部分有荚膜,有金黄色脂溶性色素,有透明溶血;分解甘露醇,触酶阳性;重要抗原结构为葡萄球菌A蛋白;抵抗力较强;易产生耐药性,常见的有MRSA凝固酶(游离和结合),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侵袭性疾病(皮肤器官和全身化脓性感染)毒素性疾病(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获得性免疫不强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5个)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日益增多)五大鉴别标准

2、与致病菌都相反细胞壁胞外黏质,溶血素,选择性黏附泌尿系统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感染等同上,但标准相反链球菌属A群链球菌G+,液体培养形成长链,有荚膜(透明质酸),营养要求高,多数β溶血;多糖抗原分群,表面抗原(M蛋白)分型;抵抗力较弱,耐药不严重。胞壁成分(脂磷壁酸、F蛋白、M蛋白、肽聚糖),外毒素(致热外毒素、溶素),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胶原酶)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对同型菌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但型别多,无交叉保护,常反复感染PYR试验,抗O试验;及时彻底治疗,特别是儿童,首选药物青霉素G。

3、肺炎链球菌G+,菌体矛头状成双排列,有荚膜,α溶血;产生自溶酶导致自溶,可被胆汁或胆盐活化;荚膜,溶素O,脂磷壁酸,神经氨酸酶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型特异性免疫(荚膜多糖型特异性抗体)与甲链鉴别(胆汁溶菌、Optochin敏感、荚膜肿胀和动物试验)B群链球菌主要感染新生儿,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甲链α溶血,成双或短链状主要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另外变异链球菌与龋齿形成有关。奈瑟菌属脑膜炎奈瑟菌G-,肾形成双排列,脑脊液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巧克力培养基培养,初次分离需5%CO2,能自溶。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分群,脂寡糖抗原分型,我国主要为A群。抵抗力弱。荚膜,菌毛,IgA1蛋白

4、酶,脂寡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儿童发病率高。飞沫传播。体液免疫为主,可采用流脑荚膜多糖疫苗预防标本注意保温保湿,及时送检或床边接种。首选药物青霉素G。与脑膜炎奈瑟菌类似与上类似淋病奈瑟菌菌毛,外膜蛋白,脂寡糖,IgA1蛋白酶淋病,淋球菌性结膜炎体液免疫,不持久主要知识点: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proteinA,SPA):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与胞壁肽聚糖共价结合。能与IgG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抗体的Fab段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决定了SPA具有多种生物学意义:1.抗调理吞噬作用;2.协同凝集试验;2凝固酶

5、coagulase:是葡萄球菌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蛋白类物质;有两种: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作用:有助于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同时保护细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与葡萄球菌感染容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也有关系;3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特点:50%临床分离株产生;耐热(100oCfor30mins!);是一种超抗原;毒素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进而对呕吐中枢产生刺激,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在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发病,主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属自限性疾病;4致病葡萄球菌的鉴定: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

6、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staphylococcus,CNS):指葡萄球菌属中不产生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过去认为CNS不致病,近年来发现CNS已经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引起重视。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感染等。5链球菌的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3类。(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a-hemolytic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a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

7、cusviridans)。a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b-hemolytic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b溶血,b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hemolyticus)。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