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

ID:5516127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1页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2页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3页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4页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数学教学,向学生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全面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才是发展性课堂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情景创设;学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  作为21世纪的一名小学年轻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发展性的教学手段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而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通

2、过自己独有的一套教学方式,借助发展性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不断享受成功的体验,感受创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数学的学科特点是它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低,又缺乏实践经验,对抽象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很多小孩子对数学比较头疼。  一、打造生动课堂,培养高效质量  以往封闭的教学环境和内容,导致学生枯燥

3、乏味,在闲适的教学中,我依据发展性教学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1.创设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并以由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根据思维具有问题性这一特点,我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指点”。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点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情境。有无这个情景,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大不相同,通常字字生疑,句句生疑,学生抱有亟待释疑的心情听老师讲授。正是这个可供攀越的“难度”,自然地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促使他们产生了探求的心理,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唤醒。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减法

4、”时,我通过创设与有关小数的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在肯德基中购买汉堡包和署条”,让小朋友们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首先我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吃过肯德基吗?”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们回答说:“吃过!”  接着我拿出一张肯德基的优惠券,指着上面的标价继续问:“现在我们假设爸爸妈妈带我们到了肯德基里面,你想吃薯条和汉堡包,可是爸爸说:‘如果想吃,就得自己去买。’这个时候你怎么做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会自己去买的。”  这时我马上发问:“一个汉堡包是14.5元,一包薯条是6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5、”我在黑板上列出算式:14.50+6.00=?  再问:汉堡包比薯条贵多少元?  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14.50-6.00=?  接着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再让其他的学生选择一道减法和一道加法算式列竖式计算写在草稿纸上。写完之后,我再说:“这两个同学列的竖式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学生回答:“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再相加减,小数点也对齐。”这个时候我就很自然地引出今天的教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在情境想象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了新问题,使学生了解了问题的提出,认识了小数,并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小数

6、的计算方法。同时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自己一定要学好数学。  2.使用学具器具,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很多人经常是照本宣科,直观演示,结果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由于直观演示与学具操作是有区别的,直观演示的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者,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主动接受学习,教师只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在教学中运用好学具,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具操作中,我很好地利用了实物展台。我认为在小

7、学低年级阶段,实物展台的效果非常明显。就拿我们前几天学习的“三角形”这一课来说吧,要教孩子们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只是拿出一个三角尺简单地和学生说一下,学生的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实物展示。上这堂课前,我先发给每个学生三条纸板,并要求他们用这三条纸板做一个三角形带到课堂上来。由于三角形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无形中又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把三条边拆开,把其中两条边拼起来和剩余的另一条边比较,结果答案就很直观地出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数学知识,学得非常有兴趣!这节课上,学会了这个道理的孩子

8、们兴奋得不得了。后来学生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回到家里还很兴奋地问他:“爸爸,你知道三角形的两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