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1519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胡传吉-思想与文字兼美的批评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胡传吉:思想与文字兼美的批评家 十多年前,初读胡传吉的文字,那种与众不同的从容大气,很快就让我产生了信任感。她总在那个性化的文字里亮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管是长篇论文,还是短篇书评,甚至是十余年来每月为《南方都市报》所写的“期刊观察”,我读之极少失望。胡传吉一直坚守于当代文学的批评现场,但她更多时候是在阅读古代典籍与现代经典,专注学问。就凭她这些年持续不断地向内转向后转,那种稳健和隐隐的发力,就足以让她在批评实践中激活自己的潜力,并保持批评的尊严和品格。 一 胡传吉本科所学并非文学,而是历史学,这大概能解释她何以如此理性。历史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不知道胡传吉在大学四
2、年从历史学中获得了什么,对此,我也没有向她求解。然而,从其转向文学研究之后所写的文章里,或多或少能看出她历史学的功底,层次清晰,论证严谨。或许当年所学都早已内化成了她的思维方式,内敛、节制,却又不乏锐利的锋芒。这锋芒并非她刻意所为,而是从常识出发的求真意志,让她只能顺着寻找真理的大道去判断价值,去穿透文学最隐秘部分。由历史到文学,对胡传吉来说是否是一种必然?历史想象力和文学想象力,它们如何能统一到一个人身上?我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而它们之间的冲突和悖论,又有多少人领悟了其中奥秘? 胡传吉由历史学到文学,不是跨入了一个陷阱,而是变得更开阔了,这在于她看得淡定。“从一种表达系
3、统,跳至另一种表达系统,笔涉批评,纯属误打误撞之举,或者说,它更像是谋生及求学之余的意外之获。”这种转换,在她看来是很现实的,且不用为其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更无须遮遮掩掩,我们需要的只是认清自己。“到了现代,文史哲分离,各自的叙事及修辞手法变得大不一样,但如果能放下门户之见,大致可发现,游学于不同学问,即使学才浅陋,知识难通,但亦能略晓个中趣味。”至此,我们似可理解胡传吉的文学转向了,她未谈打通之境界,只是在悠游于文史哲之间,也能获得不同的乐趣。从个人角度观之,胡传吉是将文史哲的森严壁垒打破了,然后自由翱翔于那片广阔的天空,到了这一层次,甚至思维的转换都不再是被动之举,而是
4、一种自然的人生分享。她似看透了什么,越发放松了,这是一种大视野的流露。“文学的魅力,归根到底,要回到文字的魅力这里来。文字的本质功能,离不开描述与表达,从这个层面看,论说与创作,不存在谁依附谁的问题,只不过,两者的思维及表达方式有别。文艺创作的迷人之处,可能一目了然,合大众趣味,但批评及论说的迷人之处,可能劳心耗神些,读写者要越过许多枯燥严肃之辞,得拐弯抹角甚至是大费周章,方有可能来个恍然大悟。论说与创作之间,不必分高下。述与作之间,无须决胜负。”①胡传吉将过去那些人为设置的障碍打破了,这样她就自然地找到了写作的通道,最终回归到文字的魅力上。凝练干净的文字,几乎承载了文学的全
5、部意义、美感和价值,我们的创作和批评,在能指上始于文字,在所指上同样也终于文字,这些由此能体现一个多彩的文学世界。 明晓了胡传吉为文的这些想法,才可理解她从事批评和研究的视角、方向与趣味。在她的批评词典里,下结论并不重要,她的很多文章,都是“志不在结论,而在思考”。②文学的诸多问题恰如我们的人生,有时是无法在世俗层面上解决的,而不少人生留给我们的,只有困惑和疑难。如其所言:“有些问题,只适合设问,不适合回答。”③唯此觉悟,我们才可明白文学世界里的多少大喜大悲是没有答案的,这又何尝不是批评的魅力所在呢?批评是自由的,而胡传吉秉持的正是自由主义精神,这是她的立场,也是其出发点。
6、清楚了批评的目的,她才不会拘囿于创作和批评“谁依附谁”之问,文学批评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且是一种人性的文学创造。“一个批评家,第一先得承认一切人性的存在,接受一切灵性活动的可能,所有人类最可贵的自由,然后才有完成一个批评家的使命的机会。”④胡传吉正是在追求人性和自由的途中,真正将批评置于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所以,其文章才会在那些千篇一律的文字里显得独树一帜。她在《小说评论》杂志开的“精神生活”专栏,就是融合文史哲作精神思考的结晶,十二篇文章,每一篇都可谓匠心独运,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但又被我们长久忽视的问题,它们不仅是文学的,更是人生的,她由批评的形式将其引出来,以启发更多的人思考
7、。 二 胡传吉不是像我们惯常所言打通了文史哲的界限,而是以她自己的方式,打破了其壁垒森严的格局,这样,她才放得下那些不必要的顾虑和束缚,去更深入和宽广地理解文学。但这并不代表胡传吉越过了学术规范,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只要对其稍作了解,都会发现,她是非常讲求规范的,这甚至成为了她做批评和研究的一种伦理。这可能得归功于当年历史专业的学习,但在这规范的背后,一种文学上的理想主义精神还是促使她解放自己的思维,放飞自己的想象,在文字世界里打开内心的窗口,赋予批评一种情怀,给予文字一种创造之美。 正是有了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