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101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科技创新的几点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技创新的几点认识 50多年来,依靠科技的自主创新,我们挑战“中国陆相贫油论”,以“陆相生油理论”为指导,发现了大庆油田;我们突破3500米以下没有油气的旧思维,攻克了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难题,发现了庆深气田;我们发展形成的岩性油藏、火山岩气藏、复杂断陷盆地油气勘探三大理论和配套技术,创造了大庆油田油气储量的三个增长高峰。 当前,油价断崖式下跌,油田后备资源接替不足,油田效益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这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面,结合多年的科研工作实践经历,谈一谈对科技创新的体会和认识:
2、科技创新需要坚持不懈的知识积累 科学知识的继承和积累是实现创新超越的基础。创新超越很像赛车中的“弯道超车”,要在赛道上超车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前面被“大权威”“大专家”挡住了,要想选准超越的路线、获得高于他的速度,就必须有很好的继承和积累作为能量储备。否则,你将永远跟在后面,无法实现超越。当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是很广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要异想天开。唯一的办法是发扬大庆人“缺什么,补什么”“在干中学,学中干”的精神,先突破一块或几块根据地,逐步扩大研究领域。 科技创新需要追求卓越的奉献精神
3、创新的动力是对真理的追求,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我们科技人员要时刻激励自己承担责任,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养成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把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 要有献身科技的精神。我们既然选择了科研工作,就要对事业无比忠诚,不要半途而废。有的人一直很钻研,很有学者的潜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过一段时间“弃研从政”,荒废了学术研究,令人惋惜。科技人员不要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干扰和影响,要真正理解和认同科学文化,坚守自己钟爱的科研事业,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真正体现我们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创新的
4、尊重。 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科研工作中要讲求几个“严”字,就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规范、严密的科学方法、严谨的科学精神。不要仅仅满足于科研项目的鉴定和获奖,要树立更高远的目标,锲而不舍地坚持技术创新和推动成果转化,追求最前沿的需求刺激。急功近利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我��鼓励“十年磨一剑”,而不是“一年磨十剑”。 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新超越的历程充满艰辛与曲折,需要我们像“钉子”一样把自己牢牢地“钉”在科研项目上。判断年轻人将来是否会有建树,除了考察品德、能力、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外,很重
5、要的一点,是看面临挑战时,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劲。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吉耶曼为了研究下丘脑激素花了35年,经过27万次试验,忍受了无数次的耻辱痛苦,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科技创新需要科学理性的创造思维 科学思想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思想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我们要实现科研工作的创新超越,就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 独立性思维。要有思维的独立性,就是要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方案,而是要经过自主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科研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6、为什么”是追究问题的原因,“怎么办”是考虑解决问题的对策,只有搞清原因,才能想出办法。此外,还要经常问几个“可能吗”,提出可能的疑问就是对权威、前人成果的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偶然性思维。思维的偶然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科学思维中的“灵感”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是有独特作用的,但其前提是知识的广泛准备和经验的积累。“意外发现”在创新中非常重要,一位绘画大师说过,缺少“意外”的绘画作品,没有灵魂,只是简单的描述。其实,“灵感”不会从天而降,更不是他人的恩赐,而是长时
7、间的实践与思考之后,受到某种启发而融会贯通时产生的新思想。 冒险性思维。在科研工作中,我们要有冒险性思维,敢于面对失败或批评,敢于怀疑并在逆境中完成任务,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社会不是理想的“世外桃源”,往往不能宽容失败,来自社会、工作单位、家庭、领导及同事间的各种压力,有时令我们不堪重负。因此,我们要提高在困难中工作、在逆境中承受、在风险中进取的能力。 科技创新需要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自由开发的学术思想。学术交流合作能够使个人有限的智力和精力得到延伸,使个人有限的专业知识得到扩充
8、。在学术高度发达、学科专业高度深化的今天,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仅凭个人力量,试图“单枪匹马”、独闯天下,将难以实现创新超越。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领域之间的空白处、学科交叉的交界处,往往最容易取得丰硕成果。以往许多创新成果,都是跨领域结合,共同研究的结果。因此,要实现高水平的创新,必须依靠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人员的强强联合。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打破门户壁垒,广泛深入地与不同专业学科、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学术思想的科研人员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借脑引智”和思想撞击,来启迪我们的思维,获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