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055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9
《由“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所想古建之现代之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由“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所想古建之现代之路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于1951年6月破土动工,到1954年4月竣工的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风格形式仿照明清宫殿的形式,建筑正方向主轴对称,结构鲜明。位于中间的主体大礼堂,仿造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占地1.85万平方米,高65米,内径46.33米,内设4000座位,圆形大厅外围环绕四层眺楼。礼堂和南北配楼共同构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古雅明快的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于1987年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43项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排名第二。我国建筑界泰斗
2、梁思成先生评价重庆市的人民大礼堂为“我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古典建筑划时代的最典型代表”�τ谌绱酥�高的殊荣,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折中主义风格下的建筑。 它最让我感到突出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大礼堂的结构,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新建筑,大礼堂顺应历史发展,立足时代前沿,在建造大礼堂时,一至四层为圆形大厅并四周环绕四层眺楼,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以上为两层玻璃钢框架穹顶,无眺楼。一至四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选型极为合理,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且四周的眺楼对外可以形成良好的造型,对内可作为设备间,储藏间,卫生间,人流交通疏散等用途,并且
3、对整个大礼堂有保温作用。 最高的两层采用玻璃钢框架形式,在采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很符合当前的绿色观。顶端的两层因为是钢框架,所以极大的减轻了重量,对底端四层大大减小了压迫。使礼堂受力更为合理,且把钢框架作为内径46.33米的大跨度的穹顶,使用更牢靠,造价更经济。我们都知道我国的传统建筑主要为木构建筑,无论是快速发展的唐代,繁荣的宋代,还是达到最高点的明清时期,也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大礼堂作为现代建筑,从建筑的材料体系上完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传统建筑变得更大,更高,更强。传统的建筑木构体系,虽说属于中华几千年文明的
4、精髓,承载着更多的文化与历史责任,但就材料而言,确实有其固有的缺点,木结构已经沿用了上千年,而现代材料中成熟的水泥于1824年10月21日被英国的阿斯谱丁发明。1865年法国园林式约瑟夫莫尼埃发明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时代产生的新材料,必有其产生的优势,事实证明也正是如此。在新材料,新技术的支持下,现代建筑拥有更好的承载,更大的跨度,更久的使用年限。为了表达一种实物,如果方法与途径与他人不同,那么可以认为是一种进步,如果在此基础上,表达的东西更全面,更具体,更新颖,那么可以认为是一种突破。重庆人民大礼堂虽然仿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但是除了
5、外形以外,内质已经独有化。首先其主要功能满足了观演的要求,也满足重庆市接待外宾的要求。其次人民大礼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玻璃框架穹顶,完全是为了建筑的整体主题所服务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取材于天坛的祈年殿,但代表的是人民群众对传统建筑的重新认知,体现的是新世纪的精神风貌。 从第二点来讲,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为前殿后堂的形式,即前面为宫殿,后为大礼堂。前殿又分为三个部分,南北两端为服务用房,中间部分为进入大礼堂的大厅,具有良好的连接与过渡作用。建筑外部艺术形式继承明清主要特点,无论从建筑外部形态,结构细部,还是彩绘雕刻,都给人一种气势雄伟,金碧辉
6、煌的感觉。人民大礼堂的内部较为素雅,除了舞台门楣有简单雕刻彩绘外,其余墙面均为纯白色。顶部钢结构主以铆接方式连接,各工型钢以穹顶中心为点,如花瓣状由密向疏散开,架于第四层的混凝土内圈之上。为了达到声学与采光双重标准钢架穹顶每隔一段距离便附上一圈环状帷幕,在美学上也形成一定韵律,减轻了钢框架的视觉生硬感。 总而言之,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借古建之形式,汲古今之技艺,服务于当今的建筑。它在重庆的崇高地位充分说明了传统建筑只要合理应用,依然有其独特的一面。传统建筑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技艺创新的同时,紧贴人们的生活习惯,其生命力一定旺盛不竭,在现代
7、社会中被人们充分应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