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5042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用“绣花”功夫绘小康蓝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用“绣花”功夫绘小康蓝图 “上午在村委上班,等镇林业站拉1.5万株青钱柳树苗过来,发给群众种植。”2017年3月22日中午,余秀文最后一次写下了驻村工作动态。当天下午,他发完树苗后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 335个驻村的日子,对贵州省雷山县人社局驻教厂村第一书记余秀文来说,太短了。时间虽短,感情却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村干部与村民的心齐了,大伙儿发展种养殖脱贫的积极性高了,原本乱堆乱放的寨子变得整洁有序了。这些变化,是他用“绣花”的功夫,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对症下药,小康路上的”好书记” 余秀文到教厂村后,把村子走了个遍,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村里
2、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一朝越过温饱线,生活再也没向前”。全村共389户、1534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08户、358人。地理位置偏、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少、环境卫生差,是教厂村的真实写照。 2016年,余秀文申请到精准扶贫养殖项目资金30万元,项目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垃圾池清运垃圾费用差800多元时,村委干部却束手无策;姑妈回娘家是苗族过年的传统习俗,计划邀请姑妈回家过苗年,但活动策划、资金争取等工作却让村委班子毫无头绪。余秀文心里清楚,教厂村的贫困只是表因,村委班子少了“顶梁柱”才是“病根”。 为了给村里找好“领头雁”,余秀文拿着村支部党员花名册翻来翻去地看,多次组
3、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致富能人召开院坝会、座谈会、交流会,听取大家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让大家推荐能人贤士。 多少个昼夜,余秀文窝在村委会不足20平米的宿舍里,认真琢磨村情实际、创业政策、发展机遇等,只为写一封致教厂村流动党员的信,并将信件夹在流动党员学习资料中寄送出去,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回报家乡。那些日子,他时常没空做饭,往往以一碗泡面应付了事。村委会旁几个村民闻到方便面味道后,去叫余秀文到家里来吃饭,但他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婉拒。 滕兴成曾在广州做绿化盆景生意,返乡后经常带领一队人做工,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每月工资收入能达四五千。了解到这一情
4、况后,余秀文打起了他的“主意”。一开始滕兴成并不热衷于村级事务,觉得只要能带领几个人脱贫致富就算不错了。余秀文便开始了软磨硬泡,多次找滕兴成沟通交流,“一人富不是富,带领几人富不算本事,带领全村致富才是真本事。”在他的引导刺激下,滕兴成逐渐转变想法,在家人支持下,主动参加村级班子换届选举。 2016年11月15日,教厂村举行换届选举,滕兴成高票当选新一届党支部书记。新书记,新活力,余秀文并没有看错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了,村委办公场所规整了,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了,村委班子战斗力增加了。村里900米道路硬化、1.8公里机耕道、2公里生产步道等项目逐一落地。 “没有余
5、书记,就没有现在的我,好多事我还要向余书记汇报呢。谁也没想到,早上还跟大伙儿有说有笑的人,竟突发脑溢血再也醒不过来了,没留下只言片语。”提起余秀文,滕兴成的眼睛依然是红的。 鼎力相助,创业路上的“好大哥” 村民李朝荣小时候脚被烧伤,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但他一直自力更生,打算发展养殖业。2016年,夫妻俩用在外打工多年的积蓄,凿通了一条宽2.5米、长300米的产业路,建好了300平方米的养殖场,却再也借不到一分钱买猪仔。眼看家中两名上学的孩子需要钱,夫妻俩忍痛把半山腰上凿出来的“幸福路”封死,提着一大一小两个行李包准备外出打工。 此时,闻讯而来的余秀文拿着小
6、额贷款申请书,气喘吁吁地把两人拦下来,说服他们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再一起努力努力。2016年8月,他们成功申请到扶贫小额担保贴息贷款8万元,李朝荣夫妻俩当即购买了8头牛、30头猪。目前,养殖场已存栏50多头肉猪、2头能繁母猪、6头肉牛,按每头2000元来算,除去一半的本钱,李朝荣今年至少能赚两三万元,成了村里的养殖示范户。 “余书记知道我的养殖场离村里远,去开会不方便,上面有什么好政策,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养殖场的摄像头,还是他让我安的,便于管理。一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他。”说着说着,这名40多岁的汉子眼圈就红了,“他走了,我少了一位好大哥。以前,我总想着要
7、放弃这养殖场,现在,我会把它搞得更好。过几年把贷款还清了,我还要带领左邻右舍一起脱贫致富。” 这一年来,除了李朝荣的养猪场,在余秀文的帮助下,吴义等五六户农户还一起成立了宏兴畜禽原生态饲养专业合作社,在东山坪建起占地面积900平米、可喂养150头牛的养殖基地。不愿发展养殖业的,余秀文带领他们种植白芨、独角莲等中药材……教厂村产业全面开花,预计到年底,村里有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可脱贫。 嘘寒问暖,扶贫路上的“好儿子” “他是个好人,不是我儿,但比我儿还好,比我儿还亲……”已经70多岁的李再祥老人一直念叨着。 3月23日临近中午,“该吃饭了”,李再祥摆好三副碗筷,
8、便急匆匆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