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39647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8
《小练笔 大可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练笔大可为 摘要:“小练笔”不仅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更是成为语文教学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以文本为依托,是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有效载体。小练笔虽小,但大有可为之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练笔的实际功效呢?尝试以五年级下册的四次小练笔为例,从“分层次练笔,激发写作兴趣”;“想象力练笔,促进阅读感悟”;“仿照式练笔,迁移内化写法”;“联系性练笔,积累写作素材”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层次;想象;仿照;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唯有切实地将阅读和习作两者有机统一,才能达到“神”的境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从三
2、年级开始就专门设置了小练笔栏目,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小的习作练习,积累写作方法,为单元的大习作做好热身运动;也让语文老师有了读写结合的教学依托,使得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既巩固了阅读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句话,小练笔架起了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大有可为之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分别在《白杨》《古诗词三首》《再见了,亲人》《威尼斯的小艇》这四篇课文后面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这四次小练笔紧扣阅读教学,除了《古诗词三首》,其他三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正是本学期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在写作方法如此突出的课文后设置了小练笔
3、,编者的意图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发挥这几次小练笔的大作为呢? 一、分层次练笔,激发写作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只有学生对小练笔充满兴趣,小练笔才有意义。《白杨》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文章,这个写法也是本文的难点。课后的小练笔正是基于突破难点、渗透写法的考虑而设置的。但要求学生一学完“借物喻人”的写法,就马上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的确有点儿难。为了让每个孩子对此次的小练笔产生兴趣,我设置了几个层次的练笔要求,面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1.学优生:对像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进行联想,找出
4、与之相似的事物,用上“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2.中等生:用几句话夸夸你身边所熟悉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 3.学困生: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两组关联词,写一两句话夸夸祖国的建设者或保卫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平时总是写句话都会掉三四个字的学困生竟然在这次小练笔中能比较通顺地写下来:交通警察从来都是那么尽职,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儿疏导交通或处理事故。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不管是不是节假日,他们总是坚守岗位。 从不同层
5、次的练笔成果来看,学优生掌握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中等生也能较好地完成练笔的内容,甚至连学困生都能正确使用这两组关联词。这样的练笔设计适当降低难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材可写,变“苦作”为“乐作”,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保护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想象力练笔,促进阅读感悟 处于儿童时期的学生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经常会浮想联翩,如果教师能紧扣课文中隐含的生动画面和鲜活形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深化了阅读感悟。把古诗改写成故事或短文是经常用到的
6、练笔形式。 在《古诗词三首》“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这次练笔中,三首古诗词都富有童趣。由于《清平乐・村居》描绘的画面更具生活情趣,因此改写后的短文也是学生乐于传阅的,其中最受大家欢迎的一篇是这样写的: 夏日里,幽深的竹林透着勃勃生机,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一条小溪静静流淌……溪边一间低小的茅草房屋里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二儿子正坐在树底下编织鸡笼,手中的竹条交互穿来穿去,多么心灵手巧。小儿子呢,最调皮,趴在房屋旁摇晃着两条腿,正把莲蓬里的莲子一颗颗剥出来。 不得不说,在这样想象性的改写练笔中
7、,学生再度走进诗人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提升了语言感受力,促进了阅读思考,使小练笔不单单是为了练笔,更能有效地服务于阅读教学。 三、仿照式练笔,迁移内化写法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立个榜样让学生学习。儿童与生俱来就善于模仿,仿写是小练笔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是从阅读过渡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在小练笔中,仿写一般是以仿写段为主,用以巩固并积累写作方法。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文章
8、的前三段叙事抒情相结合,情感丰富,是很值得一仿的段落。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我对练笔要求稍微作了一下改动:“仿照前三段的表达方式,以第二人称的形式描写送别的场面。”这一改动意在依托文本之源让学生领悟其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