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15249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7
《裁员背后的事实.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裁员背后的事实 不管是经济繁荣还是衰退时期,我们的企业都过度依赖裁员来压缩规模和削减开支,是时候反思裁员的效果了。 2001年9月12日,全美国的上空没有商用飞机。当时,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无法确定什么时候能够获准重新飞行,或是有多少乘客会登上笼罩在愁云惨雾中的飞机。航空公司面对的,不仅是9.11的灾难,而且是经济步入衰退的困境。几乎就在同时,所有的美国航空公司(只有一个是例外)都做出了大多数美国企业常用的一招:开始公布成千上万的裁员计划! 今天,在同样类似的经济衰退面前,那个当年例外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仍然没有裁员,而且在其40年的历史中
2、从来就没有采取过主动式裁员。现在,西南航空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国内航空公司,总市值高于其他所有国内航空公司的总和。西南航空前任人力资源总监的理念是:如果人是你最重要的资产,那么你为什么要裁掉他们? 然而,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力资源高管在今天可谓是凤毛麟角。随着经济缓慢走出衰退,美国人仍遭受着一代人以来最糟糕的就业境况。2010年1月份的失业率已从前期的10%略降至9.7%,但裁员仍在继续。当前约有1480万人失业,如果计入已放弃求职者和计划选择全职就业的兼职者,又有一批约94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虽然随着经济的反弹,解雇有放缓的趋势,但就业市场仍无明
3、显改善。这似乎在提醒我们:大衰退仍在延续。 企业经常会在经济低迷时期采取裁员的措施。在过去20多年里,无论经济形势好坏,裁员已经成为企业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惯性”行为,即使利润增加,仍要裁员。一些已步入夕阳的产业如美国汽车业,似乎在近几十年里永远在裁员,永远都在压缩成本。 裁员的悖论 裁员是企业在一定环境下得以继续生存的必要行为。如果行业持续萎缩或衰退,企业可能需要采取裁员的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的新闻业。科技进步,或是竞争对手运用海外廉价劳动力,使得用裁员的方式削减经营规模,成为企业唯一的选择。 但在这次衰退中出现
4、的金融服务、零售、科技等行业的大裁员,并非因欠佳的经营模式所致,而是有点像9.11事件中航空公司的反应,只是想通过裁员来应对暂时骤减的需求。这些企业希望在衰退结束时开始招聘和培养人员,削减工作职位只是想让利润下降到最小化,并不是确保企业的生存。至于企业除了削减工作职位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就不在这些高管人员的考虑之列。如果企业是21世纪公认的夕阳产业,压缩规模都只会推迟而不是防止最终的死亡! 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总是认为,裁员是无可避免的,但如果认为缩减规模、合理精简裁员,或结构重组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公认的有力武器,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
5、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表明,大量裁员会引发更高的成本。最明显的是赔付聘用合同毁约和解雇后重新安排就业的直接成本,而打击员工士气,留用员工因焦虑对劳动生产力造成的伤害等,也是最直接的成本。 目前大多数有关裁员有益于公司的传统观念,都是存在问题的,其中包括裁员能提升公司股价,增加利润的说法都站不住脚。实证研究和裁员影响的分析均表明,一些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弹性不大。近期一份由两位荷兰经济学者历经20年对有20个成员国的经合组织的研究结果发现,劳资关系监管更正规的国家的劳工,劳动生产率增长更高,即这些国家对解雇员工的要求更严格。 美国式的裁员在10年
6、前已出口到了全球各国。几年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会议上,有企业高管表示,若想有如美国般的竞争力,瑞典必须让企业能轻易裁员。实行终身雇用制度的日本(全球鲜有劳动力市场使用这一制度)也受到外界抨击。还有人一直呼吁欧洲国家学习美国,让劳动力市场更有“灵活性”。但如果对此流行的现代管理方式思考的越深,就会发现其固执已见的错误越大。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