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

ID:5511444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16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_第1页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_第2页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_第3页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_第4页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课如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综合组培训材料         简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要求,科学探究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等课程资源,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探究领域。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学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肯定要强劲得多。参加实践是发展能力的根本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加实践活动。以校本资源为起步是有效的实现方式。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评价是个新事物,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培

2、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提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使小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将来成为一位真正的科学家奠定扎实的基础。科学探究应充分利用家庭、社区以及大自然等课程资源,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探究领域。一、让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目标·教育学研究表明: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假如学生不能发现学习动机,就不可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自己确定

3、学习目标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在确定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选择科学的方法,安排科学的程序。学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肯定要比别人为他们确定学习目标而学习的动力强劲得多。如教学《蚯蚓》一课时,教师开门见山地问学生:“看到这些蚯蚓,你们想研究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纷纷提出:“峨蚓生活在什么地方?”“蚯蚓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蚯蚓的外形是怎么样的?”“蚯蚓是怎样运动的?”等一系列的问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自学观察实验最终了解这些问题。实践证明,教学中让学生

4、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爱因斯坦曾把科学定义为一种“探索意义的经历”。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是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动手、思维、想像等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参加实践是发展能力的根本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引导、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实验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

5、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自然规律。观察和实验是搜集科学的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科学课是研究客观存在的物质和它们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运动,这些物质和运动形式,大多数可以直接观察或通过模拟实验间接观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加强观察和实验。小学生年龄,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大量的事物和现象,应当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概念。如学生在研究昼夜现象时,首先指导学生通过对日、月、星辰的长期观察发现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而这种现象是在

6、地球自转过程中形成。但地球的自转是不是能感觉到日、月、星辰在运动呢?我让学生通过自身(把自己当作地球)的转动看太阳、月亮、星星,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平常生活中的一些亲身体验来认识相对运动,即当你在运动时,你会感觉到周围的物体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来引导学生想象当地球在自转时,我们会感觉到日月星辰在运动。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观察实验外,还需根据教学的需要,带领学生到田野、河滩、断崖、河流沿岸、公园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能锻炼人的自主性,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操。  (二)、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学生仅仅感知了学习材

7、料、并不等于就形成了概念和理论。怎样由不知转化为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是科学教学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对于认识事物的过程,列宁作了如下的概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学习的过程也是这样,只有感性认识,即对学习材料的感知,而没有抽象的思维,仍然不可能形成理性认识。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为了获得概念和规律等理性认识,或者认识某种科学方法的特点,必须把感知的材料,作一番比较和对照,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也就是经过思维,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区分为主要和次要,一般

8、与个别,本质与现象,从中抽出一般的本质的东西。比如讲怎样认识水时,教师可准备一杯清水、一杯豆浆或牛奶、一杯烧酒、一个铁块、一些石块和木头、筷子、玻璃杯、玻璃瓶、碗等。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水、铁块、木头、石块,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