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00383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4-27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刘家堡小学张兰香预习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章节预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预习、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2.过程和方法: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预习
2、流程:1. 先复习前面学过的运算定律。2. 预习新的运算定律,有重点的自学新知,找出重点内容,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3.自己试着运用新的运算定律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章节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引领学生在经历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2.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活动中感受
3、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个梦。梦见咱们班同学各个都想对老师发问,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留给大家,满足同学们这个梦寐以求的心愿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每天开车上班,怕吗?生3:老师你家有几口人?……师:我家是三口之家,那和老师一样是三口之家的同学有哪些?四口之家的有哪些?五口之家的有哪些?师:同学们都有一个幸
4、福快乐的家,真让人羡慕。如果让你有好东西你会分给谁?生1:给爸爸、妈妈;生2:都给;生3:给我的好朋友刘琦和苏鹏鹏;……师:可见大家是比较大方的,对于自己爱的东西都愿意与自己爱的人分享,而且这种“爱”分配解决的很合理,那下面这个问题你是否合理分配解决呢?(落实导入承诺,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抓住时机了解学生的家庭组成情况,同时借机,调转话题,为下一步教学的开展做铺垫。)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多媒体出示:3月12日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植树的活动情景。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5、?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4+2)×25方法二:4×25+2×25=6×25=100+50 =150(人 )=150(人)生:方法一先求没组的总人数,再求一共的总人数;方法二先求挖坑植树和负责浇水各自的总人数,再求一共的总人数。(根据课标精神,给学生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指导惬机是智慧教学的明智之举。为此我在
6、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独立思考的能力。)3.探究概括“乘法分配律”⑴分析比较两个算式有何异同点?要求: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汇报。(4+2)×254×25+2×25相同点结果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参与计算的数字相同不同点一个带括号一个不带括号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不同⑵根据你的分析对比,猜测两个算式有何关系?结论:(4+2)×25=4×25+2×25⑶提问:两扇屏风一共有多少块玻璃?让学生试着自己计算。教师板书:12×5+9×5
7、 (12+9)×5(让学生说出所列每一步算式的依据和意义,在充分理解和肯定题意的基础上再进行算式的性质和定律研究,对于学生而言更乐于知识的接受和掌握)4.猜测验证: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有猜想就要有验证,同学们来认真计算,看计算结果是否如你所想!(猜想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培养其逻辑分析与判断能力的雏形。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猜想带有漫无边际的成分较少,学生尝试着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结论的欲望上升。学生需要这样的学习时机与空间,更需要学完之后教师的肯定与鼓励。)5.交流汇报:
8、12×5+9×5=(12+9)×5计算结果是相等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相连。仔细观察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号两边都有12、9和5,一个式子是先求积,再求和,另一个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积)师: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等号右边的算式是12和9相加,再用它们的和乘5;等式左边的算式是12和9分别乘5,把乘得的积相加。 师:这两组算式左右两边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呢?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强调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加强渗透算式的相似性。这不再是教学的第一阶段,而是由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