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

ID:55099314

大小:342.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09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_第1页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_第2页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_第3页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_第4页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4卷第2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34No.22015年6月JOURNALOFEASTCHINAINsTn’UTEOFTECHNOLOGYJun.2015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周明,朱青,丁宝根(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要:如何透过众多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到少数几个能够综合反映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是当前学者关注的重点。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出一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而对江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南昌

2、市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相对较高层次,其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强大的自然基础与生态投资;吉安和抚州综合排名靠后,主要是由于其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处于劣势水平。该模型为江西省地级城市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提高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依据。关键词:城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评价;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C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12(2015)02-0142-06周明,朱青,丁宝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142—147.ZhouMing,ZhuQing,DingBao-gen.Afactoranalysis

3、modelforevaluationofcity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andItsApplication[J].JournalofEastChina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2015,34(2):142-147.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愈加严此类问题的解决作初步尝试。峻,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对能源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构成的有机系统出发确和其他资源消耗过快,加上相关的环保配套措施未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与评价的初始指标及时跟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展

4、体系;然后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因子分析,将众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面对现实的必然选择。因此,多相互关联的初始指标转化成少数几个彼此不太建立一个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测度指标体系,对其相关、起决定作用的公因子;最后利用得出的公因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于各区域(城市)作出恰当定子对江西省11个地级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位,找出各区域优势与薄弱环节,进而正确地制定合测度和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意义重大。但是对区域生1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测度与评价初始指标态文明建设进行测度与评价,由于存在大量描述变体系量,而且一些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样增加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难度,同时也使得指标体系关于

5、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联合国非常庞杂,增加了分析处理难度。如何透过众多变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1999年从经济、社会、环境和量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找到少数几个能够综制度四个角度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包括15合反映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指标就显得尤为个子系统39项指标。主要侧重环境层面,重点描重要。本文试图应用因子分析理论,通过构建区域述环境压力和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梁文森以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对自然生态构成要素为重点构建了国家环境宏观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生收稿日期:2015-0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生态经

6、济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态质量等8个层面36项指标J。严耕从生态活的影响因素与政府扶持机制研究”(71063001);江西省社科规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等方面构建了划项目“资源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省级层面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置与归(13GL14)。集合理,量化了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程作者简介:周明(1975一),男,江西吉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第2期周明等: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143度,包括22项指标。高珊和黄贤金以江苏省为案例区建立了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评价K=Ot1T1+Ot

7、+⋯+OtP+cU指标体系,包括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生即:K=AT+,其中U=(1,,⋯,U)为态治理四个子系统12个指标J,指标解释能力总特殊因子,为第i个公因子,Ot为因子载荷,且满体比较强,可用于省域和省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足:(I)P≤n,(1I)COV(T,U)=0,(111)比较分析。何天祥等人以湖南长沙作为案例区,运E(T)=0,(Ⅳ)COV(;。)=,P。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建立包括生态文明压力、整治、表1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状态和支撑四个目标层30个指标的城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