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81890
大小:2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7
《激趣乐学的几点体会(王玉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趣乐学的几点体会惠阳淡水六小王玉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通过探索教法,激趣乐学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
2、发,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在解答过程中他们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二、通过动手实践,激趣乐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
3、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
4、的计算公式。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着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通过悬念和设疑,激趣乐学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设疑,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提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演示、观察、讨论后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底面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底面半径)
5、,高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圆柱的高)。而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圆柱体积=周长一半×半径×高,即V=Sh.这样的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科学性、精练性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再阅读课文的兴趣,解决了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四、利用学生生活实际,激趣乐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如,在教学“有关比的知识时’,安排这样一段导入
6、: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应用比的知识解答题时”,……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因材施
7、教,使全体学生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出示了这样四个题目: 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20%,运走了多少吨? 2.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20%,恰好是1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20%,还剩3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车站利堆放一批货物,第一
8、次运走了全部20%,第二次运走了全部25%,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等的学生做第1、2题,中上水平的同学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是少数学生能"吃的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