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doc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doc

ID:55077746

大小:3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doc_第1页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学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2.认识灭火的原理。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

2、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第二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题1燃烧和灭火燃烧产生了火,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火给人类带来的福与祸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通过观看图片,什么叫燃烧?[回答]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木材能燃烧吗?[回答]能。那为什么我们坐在教室里的课桌凳安然无恙?[回答]因为燃烧需要条件。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

3、进行探究。翻开课本128-129页,首先把实验7-1和讨论题看一遍。观看视频。[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学生汇报交流]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案: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温度;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的。这二者的对

4、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的温度。2.热水可以使白磷达到着火点温度,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3.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评价]非常好,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1)可燃物2.条件(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投影]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

5、缺一不可。[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过渡]燃烧可以造福于人类,但也可以给人类带来了无情的灾难。[学生观看图片]当出现火灾时,我们要能自救,还应该懂得灭火的方法。[学生观看图片]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讨论一下: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因是什么呢?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学生讨论][答案]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清除

6、可燃物。[讲解]回答的很好。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灭火的原理。学生观看视频。[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学生汇报交流][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以后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持。好,现在大家拿出导学案,做题。[学生做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小结:一、燃烧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条件(

7、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2.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