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

ID:55076327

大小:1.46 M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9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_第1页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_第2页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_第3页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_第4页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东岳论丛Sep.,2010Vo.l31No.92010年9月(第31卷/第9期)(DongYueTribune)中国古代谏议思想与谏议制度刍议晁中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谏议思想,为谏议制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谏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决策的部分特性。它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有得有失。深入研究中国古代谏议思想和谏议制度,不仅对更准确地认识传统文化,而且对今天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都有着深层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2、]谏议思想;谏议制度;决策民主化;君权有限[中图分类号]K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10)09-0063-05中国古代的纳谏和进谏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华部分,它在本质上体现了民主决策的部分特性。谏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安排的一个特点,突出体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以前,学术界大都将谏议制度混入监察制度来一并论述,未能单独进行系统研究,实为一种疏漏。谏议是对君主,是针对统治者,而监察是对臣下,是针对执行者。二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过去,人们对君主专制论述较多,而

3、对纳谏和进谏关注较少,这是不全面的。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谏议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谏议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其实,仁和礼并不神秘。所谓仁,就是指道德规范;所谓礼,就是指社会行为规范,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人的一言一行如合乎礼,也就达到了仁的要求;反过来,一个人如有了仁的道德修养,其一举一动就会自然合乎礼的规范。儒家讲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对二者关系的集中概括。仁和礼不只是规范一般人,也包括君主。这正如论语八佾中所

4、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是说,君主对待臣下要合乎礼,臣下就会对君主忠心耿耿,知无不言,勇于为国分忧。所谓君君,臣臣,就是说君主要像个君主的样子,臣僚要像个臣僚的样子,即大家都要遵从仁和礼。儒家提倡行仁政,反对行暴政,就意味着君主不能独断专行,而应广开言路,勇于纳谏。在儒家看来,君权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如果君主无道,就应该被有道者取代。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的则更进了一步: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也就是说,不道之君还不听劝谏,仍一意孤行,

5、则不配再继续当君主,而应该将他换掉。汉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第二十五篇中就明确地说,夏桀无道,则由商王取而代之;商纣王无道,则由周王取而代之这都是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以来久矣。这充分表明,儒家并不认为君权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这一点十分重要。正因为君权是有限的,君主的权力就不是绝对的,不是无限大的,就不应该独断专行,而应该虚心纳谏,和臣下共商国家大事,施行利国利民的仁政。这为纳谏和进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儒家对纳谏和进谏的重要性也有很多论述,认为谏诤之臣对治理国家是不可或缺的。荀子子道中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

6、从父,人之大行也。篇中还记有孔子对弟子说的一段话:昔万乘之国,有争(诤)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诤)臣三人,则社稷不危。这里的争臣就是指勇于谏诤之士。在孔子看来,臣下勇于进谏,君主虚心纳谏,这是国家避免危亡和走向强盛的必备条件。儒家主张信而后谏,强调君主和臣下相互信任的重要性。如没有建立起这种信任,君臣之间的纳谏和[作者简介]晁中辰(1947),男,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63东岳论丛Sep.,2010Vo.l31No.92010年9月(第31卷/第9期)(DongYueTribune)进

7、谏就不能顺畅地进行。论语子张中记有孔子这样一句话: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也就是说,如君臣间没有建立起信任,臣下的进谏就会被君主认为是诽谤自己,自然不会被采纳,甚至还会招致灾祸。孟子离娄下第三章记有孟子对齐宣王说的一段话,对这种君臣关系说得更加直白,也更广为人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还特别强调君主的主导作用,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也就是说,君主首先要仁义,善待臣下,虚心纳谏,建立起君臣信任关系,这样臣下才能勇于进谏。否则

8、,就会像董仲舒说的那样: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如果是这样的话,君臣之间纳谏和进谏的互动就难以进行。其他各家也都有一些关于谏议的论述。例如墨子非儒下中就记有墨子的这样一句话:仁人事上竭忠务善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