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

ID:55068580

大小:625.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5-09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_第1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_第2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_第3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_第4页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课件 (3).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朱元思书吴均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书——书信,一种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简介作者及标题关于六朝骈体文唐:称时文(与古文相对)晚唐:称四六文(四、六言为主)清:称骈体文(两马并列驾车为骈)特点: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吴均体:六朝骈体文往往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只在技巧上下功夫,致使许多作品徒有华丽的外表。吴均的作品却能扬其长避其短,不堆砌辞藻,基本不用典,自然流畅,清新高雅,形式精美而又内容充实,时人效之,号为“吴均体”。读准下列加横

2、线的字:缥碧急湍轩邈泠泠嘤嘤成韵鸢飞戾天piǎotuānxuānmiǎolíngyīngyùnyuānlìlúnkuīkē经纶窥柯朗读指导a.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b.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于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c.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d.情感——流露出对富春山水的由衷赞叹、无比向往之情。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重点词语及句译1、净:净尽,无余。2、共色:同样的颜色。3、从:顺、沿。4、自

3、:从5、许:表示大约的数量。6、独绝:独一无二。风停了,烟雾也消散尽净,天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1、缥碧:青绿色2、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3、湍:急流的水。4、甚:胜过。5、奔:奔马。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1、寒树

4、:耐寒常绿的树。2、负:凭借,仗恃。3、竞:争逐。4、向上。5、轩邈:比高远。作动词用6、直:笔直地7、指:向,这里是向上的意思。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高竣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激:冲击2、泠泠:声音清越3、作:发出4、好鸟:美丽的鸟,也可以理解为百鸟5、嘤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6、转:同“啭”,鸟婉转的叫,这里指蝉鸣。7、无绝:不绝。1泉水冲击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

5、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鸢:老鹰。2、戾:至。3、息:停止,平息。4、经纶世务:办理政务。5、窥谷忘反: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归,还。6、柯:树枝。7、上:在上面。8、犹:好像。9、交:互相。10、映:掩映。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结 构总写:奇山

6、异水,天下独绝具体写:“异水”“清”“深”(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具体写:“奇山”“看”(高山,寒树,横柯,疏条)“听”(泉响,鸟鸣,蝉噪,猿啼)返回上页下页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示例:“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比喻水色——水皆缥碧水深——千丈见底水中——游鱼细

7、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静(详)动(略)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1、视觉2、听觉息心忘反蔑视功名劝友归隐泠泠的泉声嘤嘤成韵的鸟声千转不绝的蝉声百叫无绝的猿声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