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41267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调节共鸣腔体训练心得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调节共鸣腔体训练心得体会骆驼实验学校严丹娜我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民歌,但唱着唱着就会发现唱不上去了,但有很想把音唱上去,于是拼音把音拔高,结果声音变得异常尖锐,不仅不动听,还有些刺耳。唱完后,嗓子是异常地难受。这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上课的时候也一样,很想讲得响亮些,结果不仅声音嘶哑难听,而且嗓子也十分不舒服。听了彭教授的课,我明白了为什么歌唱家们唱那么多歌而嗓子却还是那样动听的秘诀就是她们都很好地运用了身体里的共鸣腔,让共鸣腔来帮助她们发声。彭教授也讲到了,共鸣腔有头腔、鼻腔、口腔、胸腔,这四个共鸣腔最基本。一个好的用声者,
2、使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总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发音器官的形状和运动上面。在产生共鸣的过程中,共鸣器官把发自声带的原声在音色上进行润饰,使声音圆润、优美。科学调节共鸣器官可以丰富或改变声音色彩,同时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延长声带的寿命。这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有那么好的声乐老师来教我们如何调节共鸣腔体来美化声音,相信只要勤于练习,次数决定成败,我肯定能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的。以下是我根据彭教授的课进行的一些发音训练过程及体会。一.口腔共鸣训练首先,我运用了“张口吸气”法。张大嘴,深吸一口气,我感到下巴彻底地放松了,气
3、顺着舌根到了喉部,正如,彭教授所说,口腔共鸣果然加大了。张大嘴,深吸气,再说话,声音也会被适当的放大。这一点,我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二.咽腔共鸣训练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咽腔共鸣最能起锻炼效果,因为咽腔能通过上联下通的传递作用引起上下腔体的联合共鸣,从而产生亮中有暗、暗中有亮的音色。练习好咽腔,就能使嗓音变柔亮。(一)无声练习1.抬头张嘴,吐舌头,用来锻炼发声肌肉。在练习这个动作5到10分钟后,我就明显感觉到嗓子湿润了,舒服了。看来,当嗓子疲劳时,练习吐舌头动作还能尽快回复嗓子的良好状态呢。2.打哈欠,锻炼软腭升降。练习共鸣发音,看
4、上去很难,但经过彭老师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让我们能轻松掌握练习手法。比如打哈欠训练法,因为打哈欠这是每个人都会的,通过打哈欠去感觉软腭的升降,马上就感觉到能控制软腭了。练习了一个星期后,发现自己也基本能灵活控制软腭的升降了。(二)咽音练习1.闭口哼鸣。找到蝶窦的点,练习咽腔共鸣。在我基本能控制软腭升降的基础上,根据彭老师的方法进行哼鸣练习,通过几天的练习,我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相信再练习一段时间,鼻咽腔打开了,对发声的帮助肯定很大。2.哼鸣练习:哼哈哼鸣,稳定共鸣点。这个练习的作用是能使声音更稳定,嗓子更轻松。哼哈发音,看上
5、去比较简单,但要把共鸣点稳定,似乎有点难。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后,发现有时能找到感觉,有时点还不够稳定,需要继续好好练习。3.朗读成语练习:保持软腭提高的状态来朗读。朗读成语,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好像太容易了,可必须保持软腭提高的状态朗读成语,难度就大了。我先是练习“高歌猛进宽阔无垠花好月圆滚瓜烂熟慷慨激昂回环往复”这几个彭老师提供的成语进行练习,然后是自己找gkh带头的字音进行朗读。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还是不太稳定,有时能找到感觉,有时还是不行。看来,还是需要继续努力练习。下了功夫,肯定会有收获的。(三)膈肌发力训练彭老师用很生
6、动形象的五个字就概括出了膈肌发力训练的关键点:用肚皮说话,即说话时横膈肌用力,加强胸腔共鸣。再结合咽音训练点:用眉心朗读,即用蝶窦出声。简简单单十个字,将共鸣训练要点高度凝练地概括出来了。训练方法很简单,保持肚皮有弹性的状态,在眉心这个共鸣点读成语。后记:调节共鸣腔体进行发音,按照彭老师的方法进行持之以恒地训练,相信我们能灵活运用共鸣腔来控制我们的发音。这样一来,护嗓就不再是难题了。坚持吧,相信我们能成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