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doc

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doc

ID:48236237

大小:49.8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19

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doc_第1页
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合唱训练共鸣与音区    歌唱者对共鸣器官的运用与合唱共鸣的运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我们将在第八章中有所阐述本章将着重介绍歌唱的共鸣    发声离不开呼吸同样发声之后更离不开对共鸣器官的运用人声与乐器的差别就在于人声共鸣器官具有一部分可调性而乐器却是不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分为两类一种是可调节的共鸣器官如喉腔、咽腔、口腔等另一种是不能调节的共鸣器官如胸腔(只能是适当调整)、鼻腔、蝶窦、额窦等    共鸣器官分上、中、下三部分以软口盖为分界上面属上部共鸣器官下面属下部共鸣器官口、咽、喉为中部共鸣器官所以人声就可分为头声区、混声区、胸声区人声的三个音区的划分都与这些相应的共鸣器官有着密

2、切的关系童声也不例外    人在刹那间从声带发出“基音”时通过共鸣器官必然产生泛音每个人发出的基音与其泛音关系的差别则形成每个演唱者的音色特点基音总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其与共鸣腔体引起共振时才得到美化才会得到扩大因此要学会正确地运用共鸣器官否则音量小起伏不大表现力弱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三个声区统一起来使整体声音达到平衡统一使不同的声区有音色上的过渡使其自然协调意大利美声学派建立了三个声区的概念之后有些人误解为把声音分成三截其实是要在训练中逐步抹去这种三截的感觉使各声区在声音上形成统一体    发声是先经过喉头(声带启动)再达到口腔然后再上升到鼻腔、头腔经过共鸣腔体再传送出来使声音得

3、到美化丰满而圆润进而使歌声的表现力更强    合唱训练中应强凋这种统一的混合共鸣强调音区之间的自然过渡一般的毛病是:低音部过分强调胸腔共鸣产生下压而造成位置低或声音出不来单纯追求头腔是不可能的必然要经过鼻、额、蝶窦等腔体否则就会产生“尖”、“挤”、“沙”的现象    要使得儿童获得美好而圆润的声音除呼吸及起声外就是要训练孩子根据不同的音区能够自如地调节共鸣腔体训练寸首先要强调掌握中声区的混合共鸣(混声区即为混合共鸣区)从混声区向上发展时逐步调节软口盖(上提)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以便获得良好的上部共鸣(即头声)形成声音的“高位置”此时要求孩子歌唱时好像头上顶着一本书的感觉并且一直要

4、在这样的感觉状态下练声我常要求孩子记住“头顶瓦罐口含鸡蛋”八个宇就是要帮他们找到这种感觉对儿童来说千万不要强调低音区的胸声否则容易造成下压喉咙和舌根僵硬的毛病重要的是要在混合共鸣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头声在低音区也要用唱高声区的感觉可以常用下行音阶引向低声区要求松弛、自然反之则对声带有害无益这样便能在建立悦耳动听的声音前提下逐步向两端扩展音域(不能操之过急)并且要求三个声区形成垂直式的自然过渡使之没有痕迹地将整个歌唱音域统一起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