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35361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不是脱离教材强加上去的,每一堂课所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是该堂课的教学素材中所蕴涵的、是份内的、自然的,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化学教学特点,可以从“化学史的内涵教育”、“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家的道德风范教育”等方面在化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结合化学史的丰富内涵进行渗透教育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人类在反复修正、反复深化中改造着自然。人类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化学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化学的发展史。1、“原子
2、结构模型的演变”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化学家的艰苦工作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而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级实验发现了电子,大胆地向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学说发起挑战,提出了原子中还包含了更小的粒子电子,进而于1904年提出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这是对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的一种突破,大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在1911年,卢瑟福又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有核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中有一个坚实的原子核,核外是
3、空空荡荡的空间,只有几个微小的电子在运动,这又是对汤姆生结构模型的突破。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是不能讲名人效应的,追求真理,就要用实验说话,不能盲从伟人、大师;要有突破就必须有创新,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确立或重大变化,一种新的有重大影响的方法的采用,一种重要物质的结构的发现和确立,一种有重大影响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发展,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2、“苯的结构”的教学中,可以给同学们讲解苯的结构发现:十八世纪中期,人们已测出了苯的分子式为C6H6,但与当时已知的一些链烃的性质又很难吻合,苯的分子结构困扰着化学界的一些有志之士。德国
4、化学家凯库勒也致力于苯分子结构的研究,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凯库勒在梦中悟出了苯环结构,他成功了,从而解决了苯的组成与结构的关系,这对芳香烃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时他的同事们也学着他的样子,躺在安乐椅上睡起觉来,期望也能从梦中捕捉到科学的灵感,然而只有一个人睡着了,可惜只梦见打牌输了。这告诫人们,机械地模仿他人,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干,是不会成功的。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每天祈祷自己成功而不愿付出努力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知识的财富不能不劳而获,学习无捷径,勤奋和智慧才是成功的源泉。
5、3、讲授原子元素时,可以通过对微观世界的描述,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奥妙;通过元素发现的形成史,使学生体会到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伟大的居里夫人发现了钋元素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她对铀的发现是在煤屑飞扬的艰苦条件下完成的,她对约有四百吨铀沥青、二百吨化学药品和八百吨水一次一次地分离、一点一点地测量,才最终提取出一克铀。从而使学生理解到科学不仅是有趣的,追求真理,更要用辛勤的汗水乃至自己的生命来实现它。同时也告诉同学们要在挫折中悟挫折,以消除挫折的负面效应,有助于学生学习时逐渐克服畏怯、退缩、盲从等不良品质。同时让学生
6、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会大度达观,变通进取的为人处事之道。34、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挖掘化学教材中介绍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会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介绍拉瓦锡、道尔顿、阿佛加德罗、门捷列夫的化学史实外,还要适时补充侯德榜、唐敖庆等中国化学家的辉煌业绩和奋斗精神。在教学时不仅要讲其本身,而且要讲其发明、发现、创造的主体过程。"主体"就是创造知识的科学家、发明家等;"过程"就是知识的创造的具体经过。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
7、对知识的创造者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思想品德、人格、学识有了更深刻的把握,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顽强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崇高的理想动机。二、结合化学实验的教学进行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化学实验本身有很大的魅力,学生都想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但是当他们在实验中遇到困难,如实验的失败与意外,或者对实验危险的惧怕,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敢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光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化
8、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兴趣发生知识性迁移,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喜爱化学学科。1、教学中利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达到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