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学做“蜡染”3-沪教版.doc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学做“蜡染”3-沪教版.doc

ID:55020827

大小:19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学做“蜡染”3-沪教版.doc_第1页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学做“蜡染”3-沪教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我学做“蜡染”3-沪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学做“蜡染”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

2、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

3、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1.体验与发现:体验装饰画的美,发现蜡染工艺的奥秘。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实践与创造:以粗犷简洁的线条,创造出美丽的画面。3.欣赏与评议:欣赏评价自己与其他学生的作品作业要求。教学重点:线条的粗细,上蜡的力度,底色的搭配教学难点

4、:上蜡时力度要适中教学过程:一、演示与发现1.给学生展示一幅蜡染作品,出示制作工具油画棒、水彩色、宣纸,让学生思考这幅画是怎样制成的?2.演示蜡染的制作过程,可以以色彩丰富的视觉效果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讨论、交流,主动发现蜡染制作中水油相斥的原理。二、欣赏与尝试1.向学生展示色彩丰富、富有童趣、图案简洁的蜡染作品。2.学生讨论交流作品中如何搭配图案与背景的色彩,如浅色的图案搭配深底色、深色图案搭配浅底色、或色彩略亮鲜艳的底色。3.学生尝试彩色蜡染制作,体验水油相斥原理,用滴染的方法上背景色。三、

5、构思与创作1.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制作图案,要求以较为粗犷的点、线、面来绘制图案,如一些线条简洁的动物、花卉,以及富有童趣的图案。2.上蜡过程中,注意上蜡均匀,力度适中,以免划破宣纸。3.追求丰富的色彩效果。四、展示与交流1.从四个方面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作品:(1)色彩搭配;第2页(2)图案的生动性;(3)蜡这是否均匀;(4)整体的视觉效果。2.说说蜡染制作的体会和感受。第2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