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doc

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doc

ID:55013872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6

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doc_第1页
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选对钥匙才能打开锁——浅谈启发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邮编226341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十总小学李玉华众所周知,要顺利打开一把锁,首先必须选对钥匙,否则就会白费力气,劳而无功,甚至弄得匙断锁毁,令人叹息。教学也是如此,选对了好的教学方法,教学就会水到渠成、卓有成效。孔子初创的启发式教学,至今仍然影响并指导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促使学习有效化,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为此,就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启发式,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做法。一、认清启发含义明确启发的目标性过去由于我没能吃透并

2、内化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或是盲目追赶时髦,甚至步入误区,走向形式主义的、无效的启发式教学。近几年通过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才使我真正明确了启发的含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启发式的目的。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双主”原则,其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论,是教师“启”学生“发”的关系。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含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学会求知、掌握学习方法,从而生动活泼地学习,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这一启发式教学的最高目标。由于我的认识到位了,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就能正确地运用好启发式。二、摸清有关底细增强启发的前奏性常言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正确运用好启发式,教师必须加强调研,摸清有关底细,掌握“战情”。首先教师对自己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的心理基础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情况以及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情况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才

4、能及时地找准启发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达到“懂”、“透”、“化”的程度。“懂”就是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及教材富含的知识、能力、价值观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能了如指掌;“透”就是要对教材的系统性和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情做到透彻掌握;“化”就是要使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以及学生对文本和教师的思想感情能融为一体。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认真琢磨、通盘考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改用什么方法进行启发,在预设时要心中有底,做到未雨绸缪,为演奏好“启发”这首曲子做好前奏。三、把握最佳时机提高启发的有效

5、性启发是以提问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法,没有提问就难存启发。当然,运用启发式教学并非整堂课都是教师问学生答,而必须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把提问与讲解、讲述以及问与议、问与读、问与练、问与演示、问与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配合使用,努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能否激起学生思维积极活动,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是否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兴趣,能否促使学生乐于思考、急于思考、便于思考。我的做法是:1、把握启发问题的最佳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是启发的前提,当学生愤了,老师“启”;当学生悱了,老师

6、“发”,启是帮助学生思考的,发是帮助学生表达的,学生只有先想清楚了,才能说明白。我在教学《游园不值》一文时,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并通过多媒体音像,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然后提问:“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能称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呢?以此激发学生对诗句探究的动机。在指导学生发福朗读这两句诗后,让学生联系前两句诗所提供的意境说说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此时我见“火候”已到,就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外,还有什么更深的意思?请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两句诗蕴含的道理是正

7、确的。通过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学生体会到园子和红杏的象征意义,领悟了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好启发时机并适度点拨,就能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启迪学生的智慧火花。2、找准启发问题的切入点一是要问在关键处。一篇课文可设问的地方很多,但在教学时不能、也无需处处发问,必须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这个“关键”就是要紧扣教学目标的要害处,这样问才能实现“启”的价值。例如:我曾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紧紧围绕“将相是怎样和好的”这一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的:①“

8、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不是蔺相如在吹嘘自己,为什么?②“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秦国必然趁机来打我们,”课文中哪些地方证明了蔺相如的话是对的?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蔺相如与廉颇的言行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蔺相如品质的高尚,认识到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必须和好。在学生读议“负荆请罪”一节时,我启发学生思考:①在对蔺相如的态度上,廉颇起初是“很气”,但后来又觉得“很不应该”,这是为什么?②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去登门请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