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85580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5
《《郑和远航》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郑和远航》说课稿《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
2、“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提出的阅读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2、运用网络查找、阅读郑和远航及其相关资料。 3、运用网络技术,自查自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凭借文本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三、教学重点: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四、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
3、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说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各方面最大限度的收获,我将利用国家远程IP教育资源接收到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并通过互联网这个开放性、互动性的平台,采用“确定主线,精读文本——教师引路,上网浏览,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练习巩固,反思学习——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点教学方法:1、网上浏览法:学生从网上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条件。2、成功激励法:当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后,引导其他学生评议、激励
4、。3、朗读指导法:学生任意选择课文的配音朗读,通过练习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合作学习法:利用网络对话窗口,引导学生质疑,开展合作学习。【说学习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有限的文字来理解郑和远航的壮举,从而感受郑和的伟大之处,感受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国家远
5、程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差距,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由于我校电脑室的每台电脑都接入互联网,于是我在课前找到了一个《郑和远航》的专题学习网站,里面收集了较为全面的资料,如:郑和的生平、远航视频、宝船图片以及课文的内容等等,供学生们浏览。因为我们班学生人数较多,因此我会让他们两三个作为一个小组,共用一台电脑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的理想境界。【说教学过程】
6、本节课我将分成两个课时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借助于电子课文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并且能准确的读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清除阅读障碍。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历险过程、友好往来,初步感受郑和远航的壮举和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课文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我准备用“想不想看看郑和船队出发时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郑和远航的一段视频。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能“怎样看”,让学生梳理出本课的学习方法:研读文本、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丰富自己的认知。(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7、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二、借助媒体,精读“起航”我首先让学生精读文本,从课文中找出能反映船队规模之大的语句和词语,细细品味,这是语文学科特点所规定的训练目标。在学生交流时,我再相机播放有关视频,点击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船队的宏伟壮观,体会郑和的威武豪迈。以形象生动的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来自文本的体验。接着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或观看视频图片后的感受,夸一夸船队,赞一赞郑和,让学生把自己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
8、渠道,营造充满自豪的情感氛围。最后再回归文本,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收获和体验。(这一设计符合媒体组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向学生提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