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

ID:54979718

大小:311.1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7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_第1页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_第2页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_第3页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3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ar.,2014第31卷第2期Ludong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1.31No.2“胶东之花"茂腔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肖立彬(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茂腔是流行于青岛的一种地方戏曲,素有“胶东之花”的美誉。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从肘鼓子到本肘鼓再到冒肘鼓,并最后定名为茂腔。经历了从小戏班,进村沿街或搭建临时舞台表演,到后来的大剧团,镁光灯下的酣畅呈现,最终不仅成为青岛地方戏曲中的佼佼者,并在2006

2、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茂腔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岛近代城市的演变,也反映了青岛社会民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关键词:茂腔;戏班;剧团;发展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39(2014)02—0033—04地方戏曲是传统社会民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之一,它的发展反映了一定地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格。”[41411-412山东肘鼓子戏大约也是在清康熙时茂腔是流传于山东胶东半岛一带的地方小戏,兴期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出现的。述及其产生的历史起于清朝康乾年问的山东农村,素

3、有“胶东之花”条件,首先,源于清初的社会经济条件。清朝初的称誉。⋯”作为青岛地方戏曲的代表,茂腔的发创,国家统一,为了缓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统展、演变是青岛近世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是治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政治上,平息战争创伤,体现一方水土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舆情的主要载努力促使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经济上,停止圈地,体,也是对胶东区域文化的折射。实行更民田、招民垦荒以及减免赋税等一系列举措,力促对农业生产的恢复,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一、茂腔的产生和保障,文化和艺术等消遣和娱乐业的发展有了关于茂腔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源于一定的群众和物质基础,从而催化了

4、地方戏曲的“姑娘腔”;有人认为源于“花鼓秧歌”;也有人说产生与发展。其次,此前的元代杂剧以及宋元南“海冒子”算是茂腔的鼻祖;_2l1还有人认为“周戏的存在为地方戏曲奠定了很深的社会和艺术基姑子”才是其源头。总的来看,从声腔的角度来础,大大推进了地方戏曲的生成和发展。元代是说,茂腔就是在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基础上,融合我国历史上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了众家之长演化成的“肘鼓子”所分化发展出的艺术上的突出表现是元曲和杂剧的繁荣和多元呈一个分支。周贻白就曾说过:“山东地区的肘鼓现,这为此后各类艺术形式的发展从多方面提供子,一名周姑子,其同类的剧种,有

5、本肘鼓、冒肘了基础和借鉴。在艺术形式方面,元杂剧时期,其鼓、拉魂腔、二夹弦、二人台等。”吣茂腔正是以基本角色分为“末、旦、净、杂”,这无疑是日后“生肘鼓子为基调,并吸收和融合其他戏曲元素而产旦净末丑”五种行当发展的前身。在音乐声腔等生的。因此,肘鼓子的起源,也就是茂腔的起源,方面,也被后世戏曲所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地方戏茂腔正是由肘鼓子戏衍生出来的。曲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在内容方面,元杂剧与“从明中叶到清初⋯⋯地方戏曲13趋繁盛,宋元南戏题材中对社会黑暗和妇女悲惨命运的揭有的唱腔更加丰富了,有的剧目更加多样了,并且露,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状况的反映,以及对

6、百有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姓疾苦和人民反抗愿望的诉求,也多被以后的艺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术形式所继承和发展。茂腔的形式与内容和人们收稿日期:2013—10—11作者简介:肖立彬(1989~),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33·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与元杂剧的题材内到了同治年间,流传在胶东一带的本肘鼓,又容极为相似。这一时期从事唱肘鼓子戏的艺人,与南方流传过来的“海冒子”相融合,形成了一场通常是以“天下太平”“祈福祈寿除灾病”“姜太公肘鼓戏的重大变革,本肘鼓进而发展到了冒肘鼓避妖魔”等唱词为段子

7、,是以说唱带行乞,沿门卖阶段。而这一时期,那种“七忙八不闲”的小戏班唱。或为农户百姓祈福驱灾,这一类唱辞多是一就被二、三十人乃至三、四十人的正规戏班所取些“祝老少平安”“劝孝行善”“家和事业兴”等家代。“丁家班”算是那时最早的戏班子了,它是由长俚俗讨好奉承的段子,语言通俗易懂,唱调耳熟民间艺人老满洲一家子组成的,也是现如今知道能详。因此,肘鼓子戏备受农村人民的喜爱,有着的较早的家庭式为主的茂腔戏班。茂腔发展至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文献曾这样描述:“他们主此,一直是在青岛周边的胶州、胶南等地农村进行动从家里给艺人拿来地瓜和饼子”,“有的干脆从表演,其在农村有着

8、深厚的群众基础,但青岛市区家里拿来小板凳、玉米皮蒲团、长条凳等坐位,大却未出现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