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

ID:54978749

大小:343.2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7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_第1页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_第2页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_第3页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_第4页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No.3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TotaINo.121)JOI7RNAIOFBEIjINGCⅡYUNIVERSⅡY(总第121期J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罗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商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机制出发,利用效用函数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增强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层次转移;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和稳定

2、人力资本的流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与信息渠道建设。关键词:人口城镇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路径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13(2014)一03—014—05一由此可见,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引言及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所导致的就业机会多少,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社会,城市作为经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和人口城镇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复合体,其总体发展包化进程,二者共同形成了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含了经济再生产、城市人口再生产及城市生态中相互影响的两个重大问题。环境再生产三个方面。人口城镇化最基本的特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根据边际劳征

3、就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和城市地域的动生产理论提出:“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或负数不断扩大。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新型的劳动力为剩余劳动力”。而经济学家拉格纳·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纳克斯(1953)则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实现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而不再单纯追求城市能从农业部门抽走且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规模扩大及城市空间的扩张。因此,在加快人劳动人口”。由此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包口城镇化进程中,使农民通过向城镇转移并最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产业转移,即由农终实现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快速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一是地区转移,即增长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经济

4、发展过程中,从某一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另一地区转移,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需求增加,促进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经济了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但对农村剩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余劳动力转移方向和速度缺乏有序的引导和控定义和数量也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耕地面制,由此导致城市劳动力人口迅速增加,造成积、农用机械化水平高低等条件发生变化,因了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的局面,严重影响此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和动态变化的概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城镇的就业情况。念。将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合收稿日期:2014年3月19日作者简介:罗霞(1977一),女,硕

5、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基金项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十二五”规划课题【CIECT一1202]阶段性成果之一。人口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机制与路径研究在一起来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假设存在技术进步,由于城镇化水平,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更好的农业机械以及高效率耕作方法的使用,使单位转移;另一方面,有助于探讨如何高效地开发农业产出所需的农村劳动力投入减少。因此,农村劳动力资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曲线会比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做出贡献。产出曲线先达到最大值M点和劳动力边际产出为零的N点(图b所示)。由此可见,科技进二、农村剩余劳动力

6、产生及转移机制步促使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提高了农新古典生产函数中三个投人要素是:劳动业的生产效率,出现了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L)、资本(K)和土地(N),假设把土地看村剩余劳动力却不减反增的现象。成是相对次要的因素,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在比较利益驱动的作用下,城市在就业机=厂(L,K)。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假设资本会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对农村剩余劳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作为可变要素。对Q求动力形成较大的吸引力,促使劳动力资源在城L的一阶导数,得到劳动的边际产出表达式为乡之间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迅速增加、耕MP=OQ/OL。由此可得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曲线.地的承载能力有限、城乡收入差

7、距悬殊,形成农业农如图1(a)所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推力。城市的受教育创术技一变度制机会、职业条件、工作生活条件等非农因素形MPL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的拉力(如图2所新一迁示)。土地资源有限、土地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农村中大批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这批人出于就业或者生存的0需要,开始向非农产业与城市转移。同时,随着现代信息化水平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MPLI●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