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91066
大小:1.0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13
《杜氏利什曼原虫分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1leishmaniasis)又名黑热病(Kala-azar),杜氏利什曼原虫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pp)属锥体虫科原虫,该原虫的主要宿主为脊椎动物,常见的感染对象包括蹄兔目、啮齿目、犬科、和人类。目前全世界有88个国家报告过利什曼原虫症的病例,感染人数达1,200万人。对人和哺乳动物致病的利什曼原虫有:引起皮肤利什曼病的为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的为巴西利什曼原虫;我国的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形态(Morphology)1.前鞭毛体扫描电镜(分裂状态)2
2、.无鞭毛体二、生活史(Lifecycle)生活史要点:(1)感染方式:主要通过白蛉叮刺传播,偶可经口腔粘膜、破损皮肤、胎盘或输血传播。(2)感染期:前鞭毛体(3)寄生部位:人与犬的巨噬细胞(4)致病阶段:无鞭毛体三、致病(Pathogenesis)骨髓巨细胞中的无鞭毛体1.致病机制:(1)肝、脾、淋巴结肿大:无鞭毛体寄生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造成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同时刺激巨噬细胞大量增生。骨髓巨细胞中的无鞭毛体⑵.脾肿大:是由于脾脏内巨噬细胞破坏和增生,血流受阻和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肝脏被虫体侵入后,巨噬细胞大量增生而且在枯否氏细胞内有寄生虫感染。在肝脏内随着细胞增生和实质的纤维化而出现压迫性萎
3、缩。⑶.肾脏并发症:在肾小球内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患者脾肿大(4)贫血:是黑热病重要症状之一,即全血象减少。①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在脾内遭到大量破坏所致。脾切除后血象可迅速好转。②血小板减少患者常发生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③免疫溶血该原虫的代谢产物中有1-2种抗原与人红细胞抗原相同,红细胞表面附有利什曼原虫抗原,因而机体产生抗体有可能直接与红细胞膜结合,在补体参与下破坏红细胞。2.临床表现:患者可产生全身症状及体征:巨噬细胞的大量破坏和增生使肝脾肿大,发高烧贫血,以至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1.发热长期不规则常呈双峰型(上、下午各一次)、消瘦。2.贫血三系减少3.脾、肝、淋巴结肿大4.鼻出血、齿龈出
4、血等。5.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有正常红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内丙种球蛋白过多、蛋白尿和血红蛋白尿。3.特殊临床表现皮肤型黑热病大多分布于平原地区。据资料统计皮肤损害与内脏病变并发者占58.0%;一部分病人(32.3%)的皮肤损害发生在内脏病变消失多年之后,称为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ost-kalar-azardermalleishmaniasis,PKDAL);皮肤损伤多数为结节型。此型黑热病也常见于印度、苏丹。黑热病皮肤病变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皮肤型黑热病易与瘤型麻风混淆。四、实验诊断(Diagnosis)1.
5、病原学诊断(1)穿刺检查:淋巴结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因为有出血的危险,所以不能作肝脏或脾脏穿刺。(2)培养法:血液涂片检查失败,可将穿刺所得的组织液接种在三N培养基上。通常于培养后1-2周内即可查到前鞭毛体。(3)活组织检查:皮肤结节处取少许组织液染色镜检。2.免疫学诊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间接荧光试验(IF),直接凝集试验(DA)等。3.分子生物学方法DNA诊断方法作PCR及DNA探针诊断黑热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黑热病在世界分布。近年来黑热病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6个省、治自区有43个县,每年新发病例人数在2
6、50~350例。新疆和内蒙都有黑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5.流行(Epidemic)6.防治原则(Preventionandcure)1.治疗病人葡萄糖酸锑钠是治疗黑热病的首选药静脉或肌肉注射。对抗锑病人可用戊烷脒或二脒替治疗支持疗法:包括高蛋白饮食和补充维生素。(经特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较高,而且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可获得终生免疫)3.防蛉及灭蛉。2.杀灭病犬。黑热病病犬谢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