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

ID:54719480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0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_第1页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_第2页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_第3页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来自地球的力》说课稿(2)林州九中闫海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参赛选手,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来自地球的力》,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下面我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把握和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力》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的内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

2、课之前,学生应了解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等。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具备一定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数据记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感性认识。本章前几节学习了力,而重力是力的一种,这有助于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在《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掌握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为本节实验探究打下较好的基础。3.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次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叫

3、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懂得g=9.8N/Kg和它的物理意义;  (3)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⑵过程与方法目标4通过“探究物重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通过实验数据列表,概括出结论;运用G=mg进行简单计算。以探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  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g的物理意义;探究“重力大小”的实验过程,通过比较两物理量而引出其他常数或物理量的方法。(2)重力的方向。 [难点] 学生动手实验、测出数据的过程;物重跟质量成正比且比值为常量的推理过程。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予以阐述。5.【教法及学法】本次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法、游戏活动法。6.【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7个教学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5、,引入课题在本节课开始,师生互致问候后,让学生向上跳一跳,,结果他们都回到地面上来,引导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2min(2),以此小实验引入课题,促使学生以导学案为线,开始自学10min(3)让学生猜想重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8min实验。2min处理数据得出结论G的大小和质量m成正比,g意义老师精讲2min4(4)方向,让学生演示中垂线下垂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画出导学案上重力的示意图;作用点,重心。8Min(5)此时,让学生对本节知识小做复习,老师板

6、书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填写具体内容,做好知识小结。5min板书设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一、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重力的大小:G=mg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       g=G/m=9.8N/kg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6)出示当堂检测题5min,在小组内交流8min(7)评价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提出要求,更好进步。2min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勾勒出了本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参与填写具体内容,既有效地引领

7、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温习再现,又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4以上是本人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安排,本节课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由生活走向物理,以实验活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一个民主,快乐,紧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中积累经验,掌握合作探究的科学方法,逐步简历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在推理中领会知识,在思考中构建概念,在鼓励又有导向想的评价中保持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本次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专家评委!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