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怎样才能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才能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 1、,抓好关键时期 要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抓好小学高年级到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以前(尤其是前三个月)这个阶段的工作.因为,这以后的有关问题的衔接,是中学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譬如,初一学生的心理,生理还是属于童年期,到初二下学期以后进入青年前期或者青年期,学生的心理,生理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教材内容也更深,科目也更多,相应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又如,从小学的简单几何知识到初中几何,从小学分数的性质与运算到初一下学期的分式的性质与运算,从小学的科学到初中的物理,化学都有一个衔接
2、问题.如果初一以前的衔接工作做好了,后者的衔接工作也就比较容易了.这是因为经过一个学期后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生活已基本上能适应了,初一以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所以,中小学的衔接工作应当在初一上学期基本结束. 2,做好管理上的衔接 小学对学生的管理大都是班主任独当一面的看管式,家长式管理,而初中是教师集体管理加上学生自主管理.被无微不至关心惯了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面对着七八位任课老师,领导和学生会,班委会的集体管理,不少学生突然会觉得"无依无靠",有的甚至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为此.为此,做好管理上的衔接比教学上的衔接显得更为重要. ①摸清情况,平稳
3、过渡 初一年级的各学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成长记录袋,向原小学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家长,同学等了解初一新生在小学时的品行,个性,特长等.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顺应小学老师的管理办法,工作勤一点,细一点,使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感到初中的老师一样的关心自己,一样的爱护自己,自己要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②教给学生应对方法 (1)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正确认识到自己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了;自己是少年而不是儿童了;自己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要迅速起跑,通过合适的途径展示自己的特长,不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 (2)要正确交友.相对小学而言,中学生的成长成熟
4、更需要依靠外来的包括友谊的帮助.中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更强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是正确的交往,沟通技巧,朋友之间造成的误解不易识别,不小心会交上"损友";自制力不够易冲动,容易破坏友谊等. (3)要严于利己.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要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有损他人,班级,学校的事,会以诚恳,公平,谦和,宽厚之心对待别人,容忍别人的短处和偶尔的过失.忌恨,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态,必将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4)要积极参加活动.要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
5、,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活动中增进了解,获得友谊. (5)要制定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与生活计划,提出近期,中期,长期目标,并脚踏实地落实好各项目标.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3、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作为任课老师,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课标与教材(学校要给学科老师准备),即小学任课老师(特别是高年级老师)应了解初中相应学科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初一年级上学期的);初中任课老师也应了解小学相应学科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及特点(特别是要熟悉小学高年级的).譬如,从数学科来看,小学数学学习非负有理数集且重在运算,初一年级第二章引
6、进负数概念后,把数的概念扩展到有理数集,虽然也是以运算为主,但由于出现了符号法则和绝对值概念等,学生会感到不适应;小学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初一年级第三章虽然一开始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但是内容更加深入,尤其学习代数式学生会感到困难;小学虽然也学简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论根据初一才出现,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学也学习解应用题,但与初一学习应用题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学算术解法是用已知数的四则运算写出表示未知数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点学生感到特别困难.诸如这些问题任课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此外,还要抓好摸底,复习测验.要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在
7、新生入学时可进行必要的摸底小测验,了解学生知识缺漏,还可向小学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 4、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①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小学教师的一般教法 (1)小学生学习心理.小学生机械识记能力较强,自我表现欲强,喜欢别人表扬,但理解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制力较差.无论管理上,还是学习上基本依靠老师. (2)小学教学方法.小学由于科目少,而且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也较中学少,所以课外课内的时间较充裕,教学方法上多数采用讲解法,谈话法,高年级有时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一般来说,小学老师教态较亲切,课内提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