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04794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0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提要: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
2、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⑤《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提要: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愚公移山》文言文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3、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刻,实践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本课目标确定如下: ①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
4、课文第三段。 ②能力目标:在对比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激趣、启思、点拨。学法则以诵读、讨论为主。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 运用自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
5、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高兴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对比,提问思考,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新课教学 严格体现“三为主原则”,以读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师的导读点拨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师生合作,逐项分层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一)听录音范读 加强听力训练,正音、断句、模拟人物语气,为下一步诵读作好铺垫。 (二)文言词汇及句式的教学 这是
6、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为突出这一重点,采用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分组讨论与集中归类相结合的方法,侧重于通假字(4个)、词语辨析(且、焉、之、其、于及一些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倒装句、反问句)及难翻译的句子,这样,便可轻松完成任务。 (三)课文讲析 1、故事情节的教学 让学生找出愚公移山的原因、目标、办法、行动、影响等有关语句,突出一个“难”字,一方面加强朗读,另一方面为下面的讨论张本。 2、愚公形象的认识和神话结尾的作用 愚公形象认识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重点,可引导学生从人物对比入手来分析讨论,特别是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宜分角色朗
7、读,从人物对话及语气角度全面理解愚公。神话结尾是的难点,它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实质上也是对愚公精神的一种高度肯定。只要从现实出发,从肯定愚公精神角度出发,即可突破这一难点。 3、重新认识智叟 传统教材认为智叟不“智”,但他的话也很实际,因此重新认识智叟便成了一个很有创造性的活动,课堂打算从为何“无以应”角度入手深层挖掘,从而认识其也有“智”的一面,力求有所突破。 4、寓意的教学 归纳寓意是的重点之一,教师可在移山与搬家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认识,然后归纳,放mTV,拓展课堂,活跃气氛。 三、德育渗透 学生自由发言
8、,重在知识的迁移,充分体现实践性强的特点。 四、指导背诵(力争当堂背诵) 1、愚公先斥后驳 2、有些句子运用了顶针手法。 五、作业布置 1、加强巩固练习《中考模拟题》 2、注重知识的迁移,对比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